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飞扬喉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

    针灸治疗术语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意谓对虚实不明显的病症,可以按经取穴治疗。张介宾说:“言本无虚实之可据,而或有邪正之不调者,但求所在之经以取其病也。”

  • 叶大廉

    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延平(今福建南平)人。平素喜好医药,尤爱收录医方。曾将先世所传及平日常用验效方汇集成册,编成《叶氏录验方》三卷。此书曾经医士刘良弼、许尧臣详加校正。

  • 史源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外科医生。幼时学举业,后学医,善于应用灸法治疗痈疽,撰《治背疽方》一卷,已佚。

  • 夹挤分骨法

   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。用手指相对夹挤两骨间隙,使靠拢之骨折段的间隙分开,按单骨折对位即可。适用于双骨(如尺桡骨、胫腓骨、掌骨、跖骨)干部骨折发生相互靠拢移位者。

  • 润下

    又称缓下。用于不宜峻下的肠燥津枯的病证。如老年人肠燥便秘或习惯性便秘,以及孕妇或产后便秘,采用的药物多属甘平而润滑,如火麻仁、郁李仁、蜂蜜等。又如大肠热结而津液枯燥的便秘,则用滋阴增液的药物,如玄参、

  • 肝郁黄疸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诊余集·黄疸》。其症“忽然呕吐,发热,遍体疼痛,热退则面目俱黄,此宜从疏肝理气,利湿健脾自愈,又不可用温热也。”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
  • 初之气

    主六气之第一气。出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。为厥阴风木之气,主春分前60日又87.5刻。亦即由大寒至春分,其中包括立春、雨水、惊蛰三个节气。参主气条。

  • 出黄如糜

    证名。指泻下粪便色黄如糜糊状。《灵枢·师传》:“肠中热则出黄如糜。”参见热泻条。

  • 体疽发

    病名。又叫竟体发。《外科启玄》卷四:“发于足太阳经。……上至肺俞,下至肝俞等五穴,左右相同,……或初发时肿上如椒子者死。”即发生于背部的范围较大的有头疽。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,全身症状明显。证治见痈、疽

  • 椎顶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即崇骨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