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食疟

食疟

病名。疟疾之一。又称胃疟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疟叙论》:“病者寒热善饥不能食,食已支满,腹急痛,病以日作,名曰胃疟。六腑无疟,惟胃有者,盖饮食饥饱所伤胃气而成,世谓之食疟,或因诸疟饮食不节,变为此证。”《张氏医通·疟》:“食疟,因饮食不节,中脘生痰,加以风气乘之,故善饥而不能食,食而支满,腹大善呕。实者二陈加枳壳草果;因饥饱劳役而发,日久不止,脉虚者,理中汤加枳实青皮;素有阴虚劳嗽,或因疟成劳,但于调理本药中稍加桂枝、姜、枣可也,不可纯用祛风痰药;若表邪势盛,可用小建中、黄芪建中为主,后与生料六味丸加桂枝、鳖甲。”参见胃疟、疟疾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点穴麻醉

    即指压麻醉。见该条。

  • 手腕毒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五。因毒受在掌后腕处,因心经风寒凝滞,血不流通、结成此毒。当用定痛败毒散,若透手腕、毒邪易流骨髓而使证情缠绵。证治参见腕痈及附骨疽条。

  • 六之气

    出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。即终之气。详该条。

  • 制绒

    中药炮制法之一。将药材的纤维捣碾成绒状。如将艾叶制成艾绒,使其易于点燃,宜用于灸法。

  • 紧唇疮

    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五。即小儿紧唇。详该条。

  • 蜣螂蛊

    病名。蛊毒病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蛊毒病诸候》:“其脉缓而散者,病发之时,身体乍冷乍热,手脚烦疼无时节,吐逆,小便赤黄,腹内闷,胸痛,颜色多青,毒或吐出,似蜣螂有足翅,是蜣螂蛊。经年不治,啖人血脉,枯尽

  • 人参黄芪散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五方。人参、桔梗各一两,秦艽、茯苓、地骨皮、生地黄各二两,知母、柴胡各二两半,黄芪三两半,天门冬、鳖甲(酥炙)各三两。为粗末,每服三钱,水煎,食远服。治虚劳客热,肌肉消瘦,四肢倦怠,五心

  • 医垒元戎

    书名。12卷。元·王好古撰。作者初撰于1291年,后原稿佚失,经追忆“十得七八”,复刊于1297年。此书以十二经为纲,首述伤寒,附以杂证。学术渊源以张仲景为本,参酌补充张元素、李东垣等治法,选方采用《

  • 臂痹

    指臂痛上连肩胛的痹症。《金匮翼·痹症统论》:“臂痹者,臂痛连及筋骨,上支肩胛,举动难支,由血弱而风中之也。”治用十味剉散,或桑枝切片、炒香,水煎服。

  • 肾恶燥

    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肾为水脏,主藏精、主津液;燥则阴津受伤,肾精耗损,甚则骨髓枯竭,故有肾恶燥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