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医垒元戎》。即杏子汤第一方。见杏子汤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六。即客忤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丹毒发。见该条。
五脏气逆证中,脾气上逆的症状,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《黄帝内经素问集注》:“脾主为胃行其津液,脾气病而不能灌溉于四脏,则津液反溢于脾之窍口,故为吞咽之证。”临床多见于脾虚小湿不化患者。
又称腥臊气。病者的痰液、汗液、白带、粪便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所发出的特殊臊臭气味。
书名。①清·阎纯玺撰,沈棪增订。详见胎产心法条。②清·医无闾子著,季维翰增订。2卷。刊于道光年间。论述胎产常见诸病证治。
见新修本草条。
【介绍】:见熊立品条。
蒙医方书。阿拉善旗高世格编。载临床常用方剂170个。方药用藏、蒙、汉、满四种文字对照编写。阿拉善北寺存有木刻本。
①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牡蒿之别名。②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苦地胆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