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骨蚀

骨蚀

病名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虚邪之入于身也深,寒与热相搏,久留而内著,寒胜其热,则骨疼内枯;热胜其寒,则烂肉腐肌为脓,内伤骨,内伤骨为骨蚀。”因久患疮疡,毒邪内著而骨被腐蚀破坏者,甚而有脓。相当于骨骺炎或骨髓炎。证治参附骨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胃家实

    ①证名。阳明经病和腑病的统称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:“阳明之为病,胃家实是也。”参见阳明经病、阳明腑病条。②指瘀血阻胃。《血证论》卷二:“血入胃中,则胃家实,虽不似伤寒证,……然其血积在胃,亦

  • 白术芍药散

    见《景岳全书·古方八阵》卷五十四。即痛泻要方,见该条。

  • 铺地凉伞

    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紫金牛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三消论

    书名。1卷。金·刘完素撰。清·周学海注。原无刊本,周学海于1884年刊行《周氏医学从书》时,根据刘氏后裔所藏钞本收入其中。本书对于消渴病的病因、辨证及治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。

  • 痘疹心法要诀

    书名。4卷。即《医宗金鉴》卷56~59。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论述痘疹的证治,内容比较简要,并有附图多幅。

  • 半夏桂枝甘草汤

    《类证话人书》卷十七方。半夏、桂枝、炙甘草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匕,加生姜四片,水煎放冷,少少含咽。治寒邪中人,邪伏少阴,咽痛,下利,脉微弱者。

  •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

    丛书名。清·唐宗海撰。刊于1892年。包括《中西汇通医经精义》、《金匮要略浅注补正》、《伤寒论浅注补正》、《血证论》、《本草问答》。这是较早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论著。

  • 瘪桃干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即碧桃干,详该条。

  • 鉴真

    【生卒】:688~763【介绍】:唐代名僧、医家。扬州江阳(今江苏扬州)人。长安元年(701年)出家,707年到长安深造。他对医学钻研,特别长于中药鉴别、炮制。743年接受日本留学僧人的邀请,决定东渡

  • 鹳口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又名锐疽、尾闾发。此证生于尻尾骨(即尾骨)尖处,由三阴亏损,督脉经浊气湿痰流结而成。初起形似鱼肫(chún音纯,即鱼胞),色赤坚痛,溃破后口若鹳咀,朝寒暮热,夜重日轻。溃出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