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武之望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黄独零余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儒门事亲》。即疳眼。详该条。
指针刺时,针体进入组织较浅或仅及皮肤的程度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脉虚者,浅刺之。”又“痒者,阳也,浅而刺之。”一般在皮肉浅薄之处或重要脏器附近的穴位,或病变部位较浅,属于热、虚证候,或体质虚弱及感应灵敏
书名。22卷。元·李仲南撰于1331年。作者出于寿亲养老之孝道,检古今医书,并以脉、病、因、证增为五事,钤而为图,予以贯串,编成此书。所论多本医经,伤寒有法,杂病多方。引文翔实丰富,且注明出处。其中卷
运气学说术语,见《类经图翼》,即“中运”,详该条。
①指中暑病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中热者,喝是也。”参见暍、中暑条。②指胸中烦热的症状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中热,肩背热。”王冰注:“中热,谓胸心之中也。背,谓胸中之府,肩接近之,
出《太平圣惠方》第九十一卷。亦称痱子,即疿疮。见该条。
即尾骶骨。详该条。
与囟、通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热反上行,头项颤顶脑户中痛。”详囟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