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麻促脉

麻促脉

十怪脉之一。脉搏细微如麻丝,急促而零乱,为荣卫枯绝之死脉。《世医得效方》:“脉如麻子之纷乱,细微至甚。盖卫枯荣血独涩。轻者三日死,重者一日殂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枢经语释

    书名。山东中医学院编。本书是《灵枢》语释本的一种。按原书编次,每篇均分本篇大意、原文及词解等项。所译原文对于理解学习《灵枢经》有一定帮助。1962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胸胁苦满

    证名。出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指胸胁部满闷不舒。《内经》有“胸胁支满”(《灵枢·经脉》)、“胸胁满”(《素问·刺热论》)的记载,义同胸胁苦满。因肝胆经气机失调,胆火内郁于胸膈所致。常见于少阳病

  • 治求其属

    治法术语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治疗要寻找疾病的阴阳属性。例如肾阴之损,水不制火所出现的潮热、面赤、头痛、耳鸣等,表象似乎是阳热实证,若误用苦寒泻火之法,势必火势益炽。辨证是阴虚火旺,治以滋阴降火

  • 子户旁生肿块

    病证名。陆成一《女界须知》:“湿痰下流,子户旁生肿块,针破出白脓,即消无瘢,又但肿而不痛,知无热毒,用煅白螺蛳壳、南星、半夏、柴胡、甘草、曲糊为丸服。”

  • 杨梅丹毒

    病名。即梅毒性咽炎、喉炎。《喉科金钥》卷下:“风火喉痹肿痛,……及杨梅丹毒,上攻咽喉。”

  • 祛风丸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八方。半夏(姜汁作饼,阴干)、荆芥各四两,槐角子(麸炒黄)、白矾、陈皮(去白)、朱砂(一半为衣)各一两。为细末,生姜汁打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生姜、皂角子煎汤,早晨、临卧送下。治

  • 八十一难经图解

    书名。又名《扁鹊八十一难经》,1卷。明·聂尚恒注。约刊于17世纪初。本书是聂氏所撰《医学汇函》的第二卷(无单刻本)。书中对《难经》的原文作了较简要的注释,每条问难各附一个图解。

  • 砭针

    即砭石。出《针经指南·通玄指要赋》。杨继洲在《针灸大成》中注“砭针者,砭石是也。”

  • 白尖黄根舌

    舌尖白苔,舌根黄苔的舌象。为表里同病,里证多于表证之候。可先解表而后攻里,亦可表里同治(见《伤寒金镜录》)。

  • 膺俞

    ①中府穴别名。《素问·水热穴论》:“大杼、膺俞、缺盆、背俞,此八者,以泻胸中之热也。”王冰注:“膺俞者膺中之俞也,正名中府。”中府属手太阴经。位于胸壁外上方,平第一肋间隙,距前正中线六寸处。②胸两旁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