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类证治裁》卷七方。篇蓄一握。水煎服。治脱肛,肛头虫痒。
出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。指牛、犬、羊、猪、鸡等禽畜肉食,因其血肉有情之品,有补益人体作用。
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。详六律条。
【生卒】:公元七世纪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在唐太宗时为医博士。《齐东野语》记述:长孙后怀高宗数日不能分娩,李以针刺催产获效。
耳骨之一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镫,故名。
指脾脏伤损的疾患。《脉经》卷六:“凡有所击仆,若醉饱入房,汗出当风,则伤脾,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,阳不从阴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候》:“大饱伤脾,脾伤,善噫,欲卧,面黄。”《慎斋遗书·虚损》:“若房劳辛
名词。见谢观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即胞宫。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位于小腿前外侧足三里直下1~2寸间,压痛明显处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,深部有腓深神经及胫前动、静脉。主治急、慢性阑尾炎,急、慢性肠炎,下肢麻痹或瘫痪,足下垂等。直刺1.5~2寸。
眼科病证。见梁翰芬《眼科学讲义》。即目飞血,详该条。
见《植物学大辞典》。为自扣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