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黄附子细辛汤
即麻黄细辛附子汤,见该条。
即麻黄细辛附子汤,见该条。
《金匮要略》方。甘草二两,桔梗三两,生姜一两,大枣十枚。水煎,分二次服。治内痈,脓从呕出(原书有方无治证,该治证根据《张氏医通》补入)。
出《针经指南》。即八脉交会穴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叶大椿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眉疽,见该条。
小腿部的毛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足少阳之下,血气盛则胫毛美长。”
病名。指每逢经期出现感冒的病症。多因卫阳不固,营卫不和所致。若因阳虚气少,卫外不固。症见经期畏寒恶风,头痛鼻塞流涕。治宜温阳益气祛风。方用玉屏风散加桂枝,白芷等。若因经期气血入胞,营卫不和,症见经行乍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岩笋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:“眼白人浑黑,见物依旧,毛发直如铁条,虽能饮食,不语如醉,名曰血溃。用五灵脂为末,二钱,酒调下。”
【介绍】:见余奉仙条。
穴位别名。①太溪穴别名。见《针灸聚英》。②指内踝尖穴,见《针灸集成》。③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:“吕细,在足内踝骨肉下陷中,针三分。”所指疑为照海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