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抱朴子》。即铅丹,详该条。
指脾气失却正常的运化功能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土气不调,四肢不举,言无音声。”
见《妇人良方大全》卷二十。即儿枕痛。详见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缬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零六:“藏府壅滞,肝经积热,上冲于目,令人目痛睛疼,若毒气结聚甚,则黑睛上生黑珠子如蟹目状,故以名之。或有如豆者,名曰损翳,或曰离睛,又曰蟹睛。”详蟹睛条。
【介绍】:见谢玉琼条。
病证名。指风湿热合而上壅的头痛。《兰室秘藏·头痛门》:“清空膏乃风湿热头痛药也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风湿热头痛,上壅损目及脑痛,偏正头痛年深不愈,并以清空膏主之。如苦头痛,每料中加细辛二钱。”参见
元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医学提举司,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,官阶从八品。
九注之一,见《诸病源候论·尸注候》。主要表现为寒热淋沥,沉沉默默,腹痛胀满,喘息不得,气息上冲心胸,挛引腰脊,举身沉重,精神杂错,恒觉惛谬,每逢节气改变,辄致大恶,积月累年,渐就顿滞,以至于死。死后复
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指经血漏下夹有黄色之液体。参见经漏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