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滇南本草》。为赤阳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黑老虎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科选粹》卷三。即乳蛾。详横鹅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幼科发挥》。惊风的一种证型。临床以内脏抽掣,腹痛多啼为特征。多由内伤寒冷所致。因寒则拘急,内脏掣痛。明·陈治《幼幼近编》:“内钓属脾胃虚寒,寒主收引,故伛偻拳曲,腹痛多啼,唇黑囊肿也。”治
出《补缺肘后方》。为蓼实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莙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夜关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即红丝疔,见该条。
指较小量的针灸刺激。针刺,用细短针具,低频率,小幅度,短时间地捻转提插,使患者获得微弱针感者为弱刺激。灸治,则以小炷,少壮或短时间熏灸为弱刺激。适用于体质较弱,耐受性较差,或情绪紧张,易于晕针晕灸的患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即竹根七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