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植物学大辞典》。为溲疏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药学家。著《日用本草》八卷。
指脾脏周围的一种组织。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:“脾重二斤三两,扁广三寸,长五寸,有散膏半斤。”有人认为散膏可能是胰腺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茯苓,详茯苓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金荞麦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芒种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女科秘要》卷二:“此下元气血虚弱,又兼风邪,宜行气行血,服乌药顺气散。”(麻黄、陈皮、乌药、僵蚕、川芎、枳壳、甘草、白芷、桔梗、干姜)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江苏无锡人。对朱震亨、李杲的学说很有研究,撰有《医方摘元》一书,已佚。
意念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脾藏意。”《灵枢·本神》:“心有所忆谓之意。”又“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,意伤则悗乱,四肢不举。”
唐代太医署中一种职称。署中共设24名药童,其职责为协助主药整理药品,官阶从八品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