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茎
即鼻柱。详该条。
即鼻柱。详该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玉龙鞭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,见该条。
见《黄帝素问宣明论方》卷十四。即眼力。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大戟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谷精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变化的机理。包括病因、病位、证候、脏腑气血虚实的变化及其机理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审察病机,无失气宜。”又“谨守病机,各司其属。”参见病机十九条条。
指亥时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冬人定,夏晏食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①病名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夫胀者,皆在于脏腑之外,排脏腑而廓胸胁、胀皮肤,故命曰胀。……五脏六腑,各有畔界,其病各有形状。”《临证指南医案·肿胀》:“胀病之因更多,所胀之位各异。或因湿因郁因寒因热因气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排便时下腹部及肛门有沉重胀坠感,即所谓里急后重者,多见于痢疾及腹泻患者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》:“下利脉沉弦者,下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