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上气

上气

①指人体上部之气,包括心、肺之气。《灵枢·口问》“故上气不足,脑为之不满,耳为之苦鸣,头为之苦倾,目为之眩。”《灵枢·大惑论》:“上气不足,下气有余,肠胃实而心肺虚。”②指气逆壅上的症候。多由外感六淫,痰气凝结,肺道壅塞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咳嗽上气候》:“肺主气,气有余则喘咳上气,此为邪搏于气,气壅不得宣发,是为有余,故咳嗽而上气也。其状喘咳上气,多涕唾而面目胕肿,气逆也。”《济生方·喘》:“亦有痰停胃脘,痰与气搏,肺道壅塞,亦令人上气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上气者,盖气上而不下,升而不降,痞满膈中气道奔迫,喘息有音者是也。”以宣肺祛邪,降气化痰为主。参见喘证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控脑砂

    病名。①指久病的鼻渊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五:“若久而不愈,鼻中淋沥腥秽血水,……即名控脑砂。”②指鼻渊而伴以剧烈头痛者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三:“鼻渊而兼脑痛者,名控脑砂。”参见鼻渊条。

  • 喜冷饮

    喜饮凉的饮料。属里热证。宜清热生津。《素问·疟论》:“阳盛则外热,阴虚则内热,外内皆热则喘而渴,故欲冷饮也。”

  • 吴世铠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怀祖,海虞(今浙江常熟)人。撰有《本草经辑要》一书(1809年),为明代名医缪希雍所著《神农本草经疏》一书的辑要。

  • 丹溪心法治要

    综合性医书。8卷。元·朱震亨述,明·高叔宗校正。此书原为朱氏门人整理而成,明嘉靖间高氏予以校正重刻。全书论述以内科杂病为主,兼有外科、妇产科、儿科、五官、口腔等多科病证。介绍治法比较具体,选方颇精,并

  • 郑宏纲

    【生卒】:约1727~1787【介绍】:清代喉科名医。字纪元,号梅涧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世医出身,其家从先祖起知医者,代不乏人。其父郑于丰(字绥年,号认斋)在外经商时,遇福建人黄明生,精于喉科,经几

  • 足太阳经别

    十二经别之一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足太阳之正,别入于腘中,其一道下尻五寸,别入于肛,属于膀胱,散之肾,循膂,当心入散;直者,从膂上出于项,复属太阳。”本经别从足太阳膀胱经的腘窝部分出,其中一条延展分布到

  • 化痰开窍

    开窍法之一种,又称豁痰醒脑。治疗痰证神昏的方法。分热痰、寒痰两种。热痰症见痰盛气粗、神昏谵语、身热烦躁、舌红苔黄,用牛黄丸、至宝丹。寒痰症见痰涎壅盛、神昏不省、面色青白、手足冷、脉沉,用苏合香丸。

  • 婴儿风

    八风之一。指从东方来的风邪。《灵枢·九宫八风》:“风从东方来,名曰婴儿风,其伤人也,内舍于肝,外在于筋纽,其气主为身湿。”

  • 小儿羸(lēi 雷)瘦

    病证名,指小儿形体消瘦,体质羸弱。小儿脾胃脆弱,易虚易实,如果喂养不当,或患泻痢等症,损伤脾胃功能,使之食欲不佳,甚至不能饮食,影响气血生化,肌肤得不到营养,则可渐至体羸而消瘦。临床有挟冷、挟热的区别

  • 极热伤络

    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》:“极寒伤经,极热伤络。”人身的经脉,直行的为经,横行的为络,经在里属阴,络在外属阳。热为阳邪,故极热则伤络,便可发生出血、发斑等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