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理例》卷五。即生于臀部的痈。由膀胱湿热凝结而成。初宜隔蒜片艾灸,内服仙方活命饮。证治见外痈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沙苑子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消渴病之一。《类证治裁·三消》:“有虫渴,脏腑生虫,耗津液而成消渴,苦楝子汤。”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鲫鱼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。即骨槽风。详该条。
见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。为山小橘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唐书·艺文志》。10卷。唐·陈藏器撰。据《嘉祐本草》所引书传称:“《本草拾遗》,唐·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陈藏器撰。以《神农本经》虽有陶(弘景)苏(敬)补集之说,然遗逸尚多。故别为序例一卷,拾
外治法之一。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五。主治痈肿。用蓖麻子仁捣烂如泥铺绢上,照患处大小取绢贴盖患处,用布扎好,痛止即取下。妊妇忌用。
证名。指眼部畏惧风寒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风入系头,则为目风眼寒。”
见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螃蟹甲之藏族语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