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集注
见舒氏伤寒集注条。
见舒氏伤寒集注条。
指颈的后部。《素问·刺热论》:“肾热病者,……热争则项痛而强。”
病名。出《伤科补要·凡例》。即脱臼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二。沙通痧。详痧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指婴儿吐乳而兼腹泻,且排泄物呈黄色而臭的证候。因伤热乳引起胃肠积热所致。治宜清肠和胃。用黄芩汤加减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刺楸树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即鹘眼凝睛。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老鸦糊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痉病的一种。与刚痉相对而言。一作柔痓。症见身热汗出,颈项强急,头摇口噤,手足抽搐,甚则角弓反张,脉沉迟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治》:“太阳病,发热汗出,而不恶寒,名曰柔痓。”(一作柔痉)。《金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雪莲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经效产宝·续编》。多因产后败血不去,停积于心;产后气血两脱,心气虚不能上通于舌,或痰热乘心,心气闭塞所致。败血停心者,症见面色紫黑,心闷,治宜活血开郁,方用芎归汤合七珍散(人参、石菖蒲、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