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内庭

内庭

经穴名。代号sT44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荥(水)穴。位于足背第二、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;或于二、三趾间的缝纹端取穴。布有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之趾背神经和足背静脉网。主治发热头痛牙痛,口,鼻衄咽喉肿痛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便血,瘾疹,足背肿痛等。直刺0.5~0.8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毛姜黄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姜黄,详该条。

  • 腥臭气

    又称腥臊气。病者的痰液、汗液、白带、粪便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所发出的特殊臊臭气味。

  • 尾骶骨

    骨名。又名尻骨、尾底骨、尾脊骨。是骶骨、尾骨的合称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尾骶骨,即尻骨也。其形上宽下窄,上承腰脊诸骨,两旁各有四孔,名曰八髎,其末节名曰尾闾,一名骶端,一名橛骨,一名穷骨,俗

  • 骨针

    眼科治疗器械。《眼科菁华录》:“骨针长四寸,全白骨或象牙造成,头尖圆,尾团圆,点眼药用之。”(见图102)。图102

  • 黑干通尖白舌

    舌边白厚,中央有黑干苔通向舌尖。为脏腑实热炽盛之候,症见大热、大渴、烦躁谵语、便闭、咽干,宜白虎、承气合用,清热解毒攻下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海藏五饮汤

    《医垒元戎》方。旋覆花、人参、陈皮、枳实、白术、茯苓、厚朴、半夏、泽泻、猪苓、前胡、桂心、芍药、甘草各等分。剉,每两分四服,水二盏,加生姜十片,同煎至七分,取清,温饮,不拘时,忌食肉、生冷滋味等物。治

  • 乱疔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三。即三十六丁。见该条。

  • 佐金平木

    治法。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的方法。肝气上冲于肺,肺气不得下降,常出现两胁窜痛,气喘不平,脉弦等症。用清肃肺气使肺气下降,肝气也随之条达疏畅。常用药如桑白皮(吴茱萸汁炒)、苏梗、杏仁、枇杷叶等。

  • 木舌

    病证名。又名舌黄鹅口、死舌。舌体肿大,板硬如木。元·朱震亨《平治会萃》:“木舌者,舌肿硬不和软也。”见于新生儿舌炎。《婴童百问》:“舌者心之候,脾之脉络于舌也。脏腑壅滞,心脾积热,热气上冲,故令舌肿,

  • 浊阴

    指体内重浊下降或浓厚的物质。如存于五脏的水谷精微物质,归于六腑的饮食糟粕等,均属浊阴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清阳出上窍,浊阴出下窍;清阳发腠理,浊阴走五脏;清阳实四肢,浊阴归六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