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即脊中。见该条。
即胃气不降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少泽穴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,字养中。东嘉(今四川境内)人。撰《续易简方脉论》1卷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江西弋阳人。年轻时业儒。后改学医。曾任太医院副使。随军征交趾,军中疾疫流行,他用苍术、黄柏煮汤治疗获效。继任荣藩良医正,据云曾做补唇术成功。
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。其方法系由教授、助教选择病人,令被试者切脉并作出结论,以考板其脉学的水平。
病证名,小儿腹部胀满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:“小儿脏腑嫩弱,有风冷邪气客之,搏于脏气,则令腹胀。若脾虚,冷移于胃,食则不消。”明·陈治《幼幼近编》:“小儿腹胀,有虚有实。小便不利,闷乱喘急者,此邪气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合欢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穴位名。即八华穴中的上六穴。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详八华条。
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瓶尔小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