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地瓜

地瓜

药材名称地瓜

拼音Dì Guā

别名土瓜、凉瓜、凉薯、葛瓜、葛薯、土萝卜(《中国药植志》),草瓜茹(《陆川本草》),沙葛、地萝卜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
出处《中国药植志》

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薯块根。秋季采挖。

原形态一年生草质藤本。块根肉质,肥大,圆锥形或纺锤形,直径达10厘米,外皮淡黄色,富于纤维性,易剥去,肉白色,味甜多汁。茎缠绕状,长达3~7米。复叶,互生;小叶3枚,顶端小叶菱形,长3.5~16厘米,宽5.5~18厘米,两侧小叶,卵形或菱形,长3.5~14厘米,宽3~13.5厘米,边缘有齿,或掌状分裂,少有全缘。花浅蓝色、堇紫色或白色,长15~20毫米,成簇集生成总状花序,簇的基部有关节;翼瓣和旗瓣等长,旗瓣基部有耳,龙骨瓣钝而内弯,与翼瓣等长或过之;花柱与柱头内弯。荚果长7.5~13厘米,宽12~15毫米,有细的粗糙状伏毛;种子近方形,宽、长约7毫米。花期7~9月。果期10~11月。

生境分部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湖北等地均有栽培。

化学成分块根每100克含蛋白质0.56克。脂肪0.18克,碳水化物8.2克。叶含豆薯甙。

性味《陆川本草》:"甘,凉。"

功能主治生津止渴。

①《陆川本草》:"生津止渴,治热病口渴。"
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止口渴,解酒毒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生啖或煮食。

复方治慢性酒精中毒:地瓜拌白糖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蒲儿根

    药材名称蒲儿根拼音Pú ér Gēn别名猫耳朵、肥猪苗来源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蒲儿根Senecio oldhamianus Maxim.,以全草入药。春夏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性味辛、苦

  • 光枝勾儿茶

    药材名称光枝勾儿茶别名铁包金[湖南]、光背勾儿茶来源鼠李科光枝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 Wall. var. leioclada Hand.-Mazz.,以地上部分、根入药。生境

  • 粉菝葜

    药材名称粉菝葜拼音Fěn Bá Qiā别名铁菱角、饭巴坨、冷饭巴、金刚藤头来源百合科粉菝葜Smilax glauco-china Warb.,以根状茎、嫩叶入药。生境分部陕西、华东、华中、华

  • 小蓝花地丁

    药材名称小蓝花地丁拼音Xiǎo Lán Huā Dì Dīnɡ别名紫花地丁、蓝花地丁、大冠远志、小丁香来源远志科远志属植物小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. var.

  • 大苞甲跖草

    药材名称大苞甲跖草拼音Dà Bāo Jiǎ Zhí Cǎo别名七节风、竹叶菜、来源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原形态大苞鸭

  • 貉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貉肉药材名称貉肉拼音Hé Ròu别名貉来源食肉目犬科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,以肉入药。生境分部东北。功能主治滋补强壮。主治

  • 猫头鹰

    药材名称猫头鹰拼音Māo Tóu Yīnɡ别名横纹小枭、鬼车枭、夜食鹰、鸺鹠、鵰鸮、鹫鸺鹠、大猫王、黄嘴角鸮、木兔来源鸮形目鸱鸮(Chī Xiāo)科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

  • 法罗海

    药材名称法罗海拼音Fǎ Luó Hǎi别名发罗海、法罗梅、土川芎、法落海、法落梅、骚独活、红独活、白独活、小独活、红法罗海、臭法罗海出处法罗海始载于《滇南本草》,云:“产东川。叶似黄莱缚,根有菊花心。

  • 雀梅藤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雀梅藤药材名称雀梅藤拼音Què Méi Ténɡ出处《广西药植名录》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嫩枝叶。原形态雀梅蓐,又名:对节刺、对角刺、碎米子、沙穷勒、米

  • 大飞扬

    药材名称大飞扬拼音Dà Fēi Yánɡ别名马鞍叶羊蹄甲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),蝴蝶风、羊蹄藤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夜合叶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出处《广西中药志》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