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素问·刺热篇》等篇。指脊柱骨的分节。
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九。儿在胎中,孕母曾患疟疾,或为邪热所伤,儿受其气,生后出现潮热,热来之前,身体寒战,牙关紧急。治宜调其阴阳,阴阳自和,其热自退。
病名。指天时应寒反暖,人感而致的咳嗽。《医学心悟·咳嗽兼症》:“俗称热伤风咳嗽者,何也?答曰:热伤风者,如冬温之候,天应寒而反温,自人受之,则为头痛、喉肿、咽干、咳嗽之属,与正风寒之咳稍异。”治用止嗽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法罗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
原有舌苔突然剥脱的舌象。即光剥舌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调疽。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见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为臭牡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脉经》。亦名双生、骈胎。指妇人一次怀二胎。
病名。出《治疔大全》。又名惹肥。多因赤脚接触土中粪毒而致。证见脚趾肿痛。可用鸭毛煎汤,加皂矾洗之。
病证名,见《证治汇补·呃逆》。又称热呃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