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大发散

大发散

药材名称大发散

拼音Dà Fā Sàn

英文名Parish's Ironweed

别名豆鼓叶、大红花远志

出处始载于《云南思矛中草药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滇缅斑鸠菊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nonia parishii Hook. F. [V. uolkameriifolia (Wall.) DC. Var. lanata S.Y Hu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鲜用,或洗净切片晒干。

原形态滇缅斑鸠菊 小乔木,稀灌木,高2-3m。茎直立,基部立,基部径1-1.5cm,枝粗壮,圆柱形,被黄褐色或褐色密柔毛。叶厚纸质,互生;叶柄短而宽,长5-10mm,被密绒毛;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,长10-30cm,宽4-9cm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狭楔状,边缘具疏齿,稀近全缘,侧脉7-12对,细脉网状,上面除中脉被绒毛外,被疏柔毛或后多少脱毛,下面被黄褐色或褐色绒毛,两面均腺点;头状花序多数,径5-8mm,约有10个花,在顶端或上部叶腋排列成长达20cm或更长的具叶复圆锥花序;花序梗长2-5mm或近无梗,密被绒毛,基部具卵状披针形小苞片,总苞狭钟状或近圆柱状,宽5-7mm;总苞片紫色,5层,覆瓦状,卵形或长圆形,极不等长,外层短而钝,内层稍尖,长2-7mm,背面被白色长柔毛;花托平,具窝孔;花淡红紫色,花冠管状,长约7mm,具腺,檐部稍扩大,上部具5个线形裂片。瘦果长圆状圆柱形,长2.5mm,具多少明显的肋或无肋,具腺点;冠毛白色,2层,外层极短,内层糙毛状,长6-7mm。花期3-5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60-1680m的山坡灌丛工杂木林林缘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
性味味甘;苦;性平

功能主治祛风清热;养心补虚。主感冒发热;心慌心悸;风湿骨痛;肝炎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0-60g。

各家论述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味甘、苦,性平。有祛风散瘀、益心的功能。用于重感发热、心慌心悸、产后体虚、风湿骨痛、肝炎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柳叶亚菊蒿

    药材名称柳叶亚菊蒿拼音Liǔ Yè Yà Jú Hāo别名藏花儿、艾菊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柳叶亚菊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jania salicifolia (M) Poljak. [Tan

  • 牡丹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牡丹花药材名称牡丹花拼音Mǔ Dān Huā出处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花。化学成分花瓣含黄芪甙。性味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苦淡,无毒。"功能

  • 香茅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香茅药材名称香茅拼音Xiānɡ Máo别名柠檬茅、香巴茅、风茅来源禾本科香茅属植物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 (DC.)Stapf,以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

  • 星毛蕨

    药材名称星毛蕨拼音Xīnɡ Máo Jué英文名Prolific Ampelopteris出处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金星蕨科植物星毛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p

  • 红菠菜

    药材名称红菠菜拼音Hónɡ Bō Cài别名血见草、肺痨草、土参叶来源药材基源:为科植物湖南千里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necio fuluipes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采收,洗净,晒干

  • 楝花

    药材名称楝花拼音Liàn Huā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花。化学成分花含黄酮甙:印楝花甙即杨梅树皮素-3’-L-阿拉伯糖甙,槲皮素-3-半乳糖甙,山奈酚-3-葡萄糖

  • 白檀根

    药材名称白檀根拼音Bái Tán Gēn别名砒霜子、蛤蟆涎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)。出处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来源为山矾科植物白檀的根。原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。嫩枝和叶背通常疏生白色毛

  • 假芫茜

    药材名称假芫茜拼音Jiǎ Yuán Qiàn别名香信,番香茜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野芫荽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刺芫荽的全株。全年可采。原形

  • 滑背草鞋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滑背草鞋药材名称滑背草鞋拼音Huá Bèi Cǎo Xié别名蒲公荚(《广西中草药》),土蒲公英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。出处《广西中草药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光栓

  • 绛梨木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绛梨木子药材名称绛梨木子拼音Jiànɡ Lí Mù Zǐ别名打枪子(《分类草药性》),叫梨子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叫耳母子,叫铃子(《四川中药志》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