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阴厥

猜你喜欢

  • 灸疮

    指因灸而灼伤局部所形成的疮。见《金匮要略》。《明堂灸经》曰:“凡着艾得疮发,所患即差;不得疮发,其疾不愈。”灸疮形成后,应保持清洁,勤换膏药,防止感染,一般经6~8周后灸疮自行愈合脱痂。

  • 凌嘉六

    【介绍】:见凌德条。

  • 田云槎(chà 查)

    【介绍】:晚清医家。字宗汉。汉川(今湖北汉阳)人。根据《伤寒》、《金匮》论述,撰成《伏阴论》(又名《医寄伏阴论》)一书(1888年),认为此证为先有阴霾天气,淫雨连绵,人感受阴寒雨邪而致,病象多寒,故

  • 白红菜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番杏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足少阳之正

    十二经别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足少阳经别,见该条。

  • 紫蓝花

    出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紫薇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柴胡养营汤

    《温疫论》卷上方。柴胡、黄芩、陈皮、甘草、当归、白芍药、生地黄、天花粉、知母。加姜、枣,水煎服。治温病下后,重亡津液,里症未尽,而表有余热者。

  • 妇人婴儿方

    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19卷,已佚。

  • 枨后生

    见濯之《胎产须知》。即胀后产。详该条。

  • 肝胃气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柳选四家医案·环溪草堂医案》。指情志郁结,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。《类证治裁·胃脘痛》:“因肝乘胃而脘痛者,气冲胁胀,当辛酸制木,吴萸、白芍、青皮、木瓜、厚朴、延胡、金橘。”参见胃气痛、气郁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