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竹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强

    证名。①指阴茎长举不痿,精液自泄者。见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。又名强中。详该条。②指男女房劳后,吐舌不收者。治宜大补真阴,如鳖甲、阿胶、元参、芝麻、牛角腮、猪脊髓、巴戟天、补骨脂、菟丝子、女贞子等。或用梅

  • 控脑砂

    病名。①指久病的鼻渊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五:“若久而不愈,鼻中淋沥腥秽血水,……即名控脑砂。”②指鼻渊而伴以剧烈头痛者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三:“鼻渊而兼脑痛者,名控脑砂。”参见鼻渊条。

  • 灵龟八法

    又名灵龟飞腾、飞腾八法、奇经纳卦法。其法以奇经八脉的八穴为基础,配合八卦、九宫和天干、地支的变易,以推算人体气血盛衰情况来决定某日某时治病应取的穴位。一般取主穴和配穴各一个。此法从总体来看,认识到人体

  • 红战舌

    舌颤掉不安,即舌颤,指舌休蠕蠕微动之象。有虚实之不同。若深红而战者,宜清热泻火;若紫红而战者,宜凉血泄热;若淡红而战者,宜气血双补;若鲜红而战者,宜滋阴降火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参见舌颤条。

  • 血虚发热

    病证名。①见《内外伤辨惑论》。亦称血虚热。指血虚而致的一种虚热。多由吐衄便血或产后崩漏等失血所致,亦可因饮食劳倦等内伤脾胃,逐渐发展而成。症见肌热面红,燥渴,甚则烦躁,睡卧不安,脉洪大而虚,重按无力等

  • 程嘉予

    【介绍】:见许豫和条。

  • 胎动下血

    病证名。见王伯龙《养儿宝》。指孕妇有腹痛,胎动感,兼见阴道出血。初起症状较轻,后逐渐加重,如流血量多,可致流产。参见胎动不安、胎漏、先兆流产等条。

  • 杜瓜

    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。为栝楼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妊娠牙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多由胃火炽盛或阴虚胃热,火热循经上炎所致。若症见牙痛、口臭、其牙喜冷恶热。治宜清泻胃火,凉血止痛。方用清胃散。若牙痛、口燥咽干,五心烦热。治以清胃滋阴止痛,方用玉女煎。

  • 胸堂

    ①指膻中穴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上气厥逆,灸胸堂百壮。穴在两乳间。”②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位于两乳之间,胸骨之两侧缘。主治咳嗽,喘息,噎膈,咯血,心悸,怔忡,乳少乳痛等。艾炷灸3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