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肺部作痛。多因气滞血瘀所致。治以散瘀止痛为主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》:“下利肺痛,紫参汤主之。”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红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。即妇女的阴道外口。
《兰室秘藏·胃脘痛门》方。炮姜、炮附子、黄连(酒浸)、黄柏(酒浸)、枳壳(酒浸)、生地黄(酒洗)、川芎、蔓荆子各三分,防风、人参、郁李仁、橘红各五分,当归身(酒洗)六分,半夏、升麻各七分,藁本、甘草各
见提插法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狗筋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即应候,见该条。
病名。指喉痹症之发于双侧者。见《古今医鉴》卷九。即喉闭。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姜黄之药材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喉痹之色淡红者。多由伤寒时邪未尽之故。症见咽喉肿起,疼剧,色淡红,饮食吞咽有碍;身发寒热;呕吐、目赤,脉数者,恐有斑毒在内,可急针少商、商阳、关冲、少冲左右八穴,或患处挑破。内服宜用解毒消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