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车前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蜣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陕西中药志》。为白屈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七册方。赤芍药、当归、大黄、黄芩、生地黄、黄连、川芎、薄荷各等分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后米汤送下。治眼内血灌瞳神,赤脉涩痛,大热上壅者。
见《浙江中药手册》。为牡蛎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。指饮食不当,积滞不化所致的腹痛。小儿脏腑娇嫩,脾胃功能不强。若乳食不节,饱食过度,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,以致损伤脾胃,乳食壅滞,酿成湿热,热结肠胃而脏气不通,故
经穴名。代号ST26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腹部脐下1寸,旁开2寸处。另说“在天枢下半寸”(《千金要方》);“去腹中行当各三寸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,并有第十肋间动、
即炮制。宋·庞安时《伤寒总病论》有《修治药法》。详炮制条。
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,见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紫菀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