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平胃散

平胃散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平胃散

药方名称平胃散

处方苍术(去粗皮.米泔浸二日)五斤,厚朴(去粗皮.姜汁制.炒香)、陈皮(去白),各三斤二两。甘草(炒)三十两。

炮制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,不思饮食,心腹胁肋胀满刺痛,口苦无味,胸满短气,呕哕恶心,噫气吞酸,面色萎黄,肌体瘦弱,怠惰嗜卧,体重节痛,常多自利,或发霍乱,及五噎八痞,膈气反胃,并宜服。

常服调气暖胃,化宿食,消痰饮,辟风、寒、冷、湿四时非节之气。

用法用量每服二钱,以水一盏,入生姜二片,干枣二枚,同煎至七分,去姜、枣,带热服,空心,食前。

入盐一捻,沸汤点服亦得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《医方类聚》卷十引《简要济众方》:平胃散

药方名称平胃散

别名受拜平胃散(《杂类名方》)、节金饮子(《普济方》卷一九七)、神效平胃散(《保命歌括》)。

处方苍术120克(去黑皮,捣为粗末,炒黄色)厚朴90克(去粗皮,涂生姜汁,炙令香熟)陈橘皮60克(洗令净,焙干)甘草30克(炙黄)

制法上药四味,捣罗为散。

功能主治燥湿运脾,行气和胃。治湿困脾胃,脘腹胀满,不思饮食,口淡无味,呕吐恶心,嗳气吞酸,常多泄泻,肢体沉重、怠惰嗜卧,舌苔白腻而厚,脉缓。

用法用量每服6克,用水300毫升,入生姜2片,大枣2枚,同煎至180毫升,去滓,空腹时温服。

备注方中重用苍术燥湿运脾为君;厚朴行气化湿,消胀除满为臣;陈皮行气化滞为佐;炙甘草健脾和中,调和诸药为使。诸药合用,共成燥湿运脾,行气和胃之功。

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十引《简要济众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练中丸

    《外台》卷十二引《必效方》:练中丸药方名称练中丸别名桂心丸处方大黄1斤,朴消10两(炼),芍药8两,桂心4两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癖。虚热,两胁下癖痛,恶不能食,四肢酸弱,口干,

  • 萝皂丸

    药方名称萝皂丸处方瓜蒌仁、海浮石、南星、萝卜、牙皂。功能主治痰盛作喘。摘录《金鉴》卷四十一

  • 瑞莲丸

    药方名称瑞莲丸别名金莲丸(《医学入门》卷七)。处方白茯苓(去皮)石莲肉(炒,去心)龙骨(生用)天门冬(去心)麦门冬(去心)远志(洗,去心,甘草水煎)柏子仁(炒,别研)紫石英(火煅七次,研令极细)当归(

  • 地榆合剂

    药方名称地榆合剂处方地榆33g,黄连33g,黄柏33g。功能主治烫伤。用法用量上为末,再加冰片1g,调菜油100毫升,搽患处。摘录《中医皮肤病学简编》

  • 荔香散

    药方名称荔香散别名神香散处方荔枝核(炮微焦)、大茴香(炒)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疝气痛极,在气分者,小腹气痛。用法用量神香散(《医钞类编》卷五)。摘录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

  • 茴香粥

    药方名称茴香粥处方小茴香(炒)。功能主治和胃。行气止痛,健脾开胃。主小肠疝气,脘腹胀气,睾丸肿胀偏坠,胃寒呕吐,食欲减退以及鞘膜积液,阴囊象皮肿。乳汁缺乏。用法用量煎汤,去滓,入米煮粥食之。注意茴香粥

  • 萆薢耆附汤

    药方名称萆薢耆附汤处方萆薢5钱,人参1钱半,附子1钱半,桂枝1钱半,当归1钱半,干姜1钱半,黄耆1钱半,甘草3分。功能主治霉疮鼻柱溃蚀。用法用量水煎,温服。摘录《霉疮证治秘鉴》卷下

  • 赤豆苡仁汤

    药方名称赤豆苡仁汤摘录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一。为《外科大成》卷四“赤豆薏苡仁汤”之异名

  • 蠲疼汤

    药方名称蠲疼汤处方防风1钱,羌活1钱,苍术1钱,木瓜2钱,当归2钱,威灵仙2钱,乌药2钱,生地2钱,白芍8分,秦艽8分,川芎8分。功能主治周身作痛。用法用量水、酒各半煎服。摘录《玉案》卷四

  • 蝙蝠粪涂方

    药方名称蝙蝠粪涂方处方蝙蝠粪。制法上研细。功能主治风毒肿。用法用量以冷水调涂之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三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