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怒膈

猜你喜欢

  • 肩后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肩三针条。

  • 注下

    水泻的古称。又称注泄、泄注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因泄下如水注之状,故名。详水泻条。

  • 蚶壳草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积雪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九灵

    《灵枢》传本之一,详灵枢经条。

  • 拯阳理劳汤

    《医宗必读》卷六方。原名新定拯阳理劳汤,又名拯阳汤,救阳理痨汤。黄芪(酒炒)、人参各二钱,肉桂(去皮)七分,当归(酒炒)一钱五分,陈皮(去白)、白术(土炒)各一钱,甘草(酒炒)五分,五味子四分。加生姜

  • 地参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知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奇恒阴阳

    古医书篇名。《素问·病能论》:“论在《奇恒阴阳》中。”王冰注:“上古经篇名,世本阙。”

  • 赤白沥

    见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赤白带下。详该条。

  • 悬起灸

    艾条灸之一种。将艾条悬于穴上施灸的方法。又分为温和灸、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。一般每次灸至皮肤温热潮红为度。详温和灸、雀啄灸、回旋灸条。

  • 足骨

    足部踝骨以下各骨的统称。包括跗骨、跖骨、趾骨。详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