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戊分

戊分

即戊位。古天文学家取比较固定的恒星(二十八宿)以标志天体的部位。东西南北各七宿相连成一大圈,二十八宿各有方位。以十干之方位合之,则奎壁二宿当西北方戊位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丹天之气,经于牛女戊分。”参见丹天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百虫

    推拿穴位。见《小儿推拿秘诀》。位于大腿前方。能止惊搐。《幼科推拿秘书·穴象手法》:“百虫穴,在大腿之上外边。”

  • 千捶纸

    见《外科十三方考》。白砒1.5克,雄黄3克。为细末,取好皮纸一张,将药末撒纸上,摺为十数折,以木槌在纸上捶之,约千余下,使药吸入纸层,至转黄色时为度,外贴患处。治杨梅疮毒肿。

  • 何洛英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汝南(今属河南)人,居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。因多病,志习岐黄。后因痛惜子女患痘疹夭折,乃精研诸家小儿方书,学有所成。晚年得子,复值痘疹流行,自行调治,虽数濒危险,皆应手而起,遂闻名于

  • 紫中白滑舌

    紫色中见白滑苔。多见于酒客外感风寒,宜解表散寒,兼解酒毒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白沙参

    出《范子计然》。为南沙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灰滑苔

    舌苔灰黑而滑润,为寒水侮土,太阳中寒之证。一般有腹痛吐利,手足冷,脉沉细等。宜温阳散寒(见《伤寒指掌》)。

  • 浊阴不降

    指水谷的营养原料和糟粕,不能正常被消化吸收和排泄的病机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浊阴走五脏”,“浊阴归六腑”,“浊阴出下窍”。出下窍的浊阴指糟粕,走五脏,归六腑的浊阴是新陈代谢的原料。浊阴不降多由脾

  • 蝎虎草

    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回回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血草

    见福建省晋江专区民卫组《中草药手册》。为费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陈达叟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生平不详。撰《蔬食谱》、《中朝食谱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