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手太阴经筋

手太阴经筋

十二经筋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太阴之筋,起于大指之上,循指上行,结于鱼后,行寸口外侧,上循臂,结肘中,上臑内廉,入腋下,出缺盆,结肩前髃,上结缺盆,下结胸里,散贯贲,合贲下,抵季胁。”经筋从手大指上起始沿指上行,结于鱼际后方,经寸口外侧,沿前臂,结于肘中,向上经上臂内侧,进入腋部。出缺盆(锁骨上窝),结于肩髃部前方,再上结于缺盆,下行结于胸里,散布贯穿胃的上口贲门部。再会合下行,到达季胁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孔莲

    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天香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续筋根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旋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八卦部位

    儿科面部望诊的部位。见《丹台玉案·小儿科》。眉心离宫主心火;颞部,右坤宫主命门,左巽宫主小肠;耳门前,右兑宫主肺金,左震宫主肝木;口角旁,右乾宫主大肠,左艮宫主肾水;颏坎宫主肾水。中央戊巳土,疎黄无辛

  • ①(fǎn)。①仲景十二脉之一。《诊家正眼》:“曰反者,来微去大,病在里也。”②同返。回、还、退出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:“血行而不得反其空,故为痹厥也。”③治法之一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从者反治

  • 名医传

    书名。见《唐书·艺文志》。《宋史》作《历代名医录》。7卷。唐·甘伯宗撰。据《玉海》记载,此书收集“自伏羲至唐,凡一百二十人”。原书已佚,《历代名医蒙求》等书有所引录。

  • 宗脉

    宗,总合或汇合。泛指经脉汇集之处。《灵枢·口问》:“目者,宗脉之所聚也。”“耳中,宗脉之所聚也。”提示五脏六腑的精气,通过宗脉上注,发挥其功能。

  • 五味之一。苦为火味,入通于心,故为心所主之味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苦入心。”苦味药物多入心经,有清心泻火作用,如黄连、莲子心等。同时,苦味药亦有燥湿及坚阴作用,如黄柏之类。故《内经》有“肾欲坚,急

  • 气壮痔

    病名。指痔因情绪刺激,起居不慎等因素而发者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……遇劳苦气怒酒色则发,发则肿胀、形若核桃,坚硬如石,俟气消毒散则平复如初、惟戒气怒,不须医治。”常见于单纯肛漏并发感染者。

  • 博物知本

    丛书名。清·尤乘辑。刊于1691年。系《脏腑性鉴》、《经络全书》、《药品辨义》三书之合刊本。参见各该条。

  • 退热散

    《审视瑶函》卷三方。赤芍药、炒黄连、木通、生地黄、炒栀子仁、黄柏(盐水炒)、黄芩(酒炒)、当归尾、甘草梢、牡丹皮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五钱,水煎,去滓热服。治两眼赤丝虬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