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无汗

无汗

证名。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泛指当出汗时而不出汗的症候。常因邪闭表实、津血不足等因所致。伤寒无汗,有邪在表者,有邪行里者,有水饮内蓄者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头痛发热,……恶风,无汗而喘者,麻黄汤主之。”“伤寒脉浮,发热无汗,……渴欲饮水,无表证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”“服桂枝汤,或下之,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,无汗,心下满,微痛,小便不利者,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。”有盛夏当出汗而无汗者。《赤水玄珠·汗门》引丹溪曰:“盛夏浴、食无汗为表实。”又有阴血耗伤或阳虚而无汗者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篇》:“故夺血者无汗。”《伤寒明理论·无汗》:“诸阳为津液之主,阳虚则津液虚少,故无汗。”病情不同,宜审因施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少阳为枢

    经脉生理特点。出《灵枢·根结》。少阳主三阳之中,属半表半里,为出入的枢纽,故为枢。

  • 明耳目法

    养生功法。见《遵生八笺》。其功法为:常用手按两眉后小穴中,27次;再用手心和手指摩两眼和颧骨上,再向后揉耳,共30次。作毕,用手自耳向额按摩27次,到眉中和发际。同时要咽唾液。常做可耳目清明。

  • 商丘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P5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太阴脾经。经(金)穴。位于内踝前下方,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。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;并有跗内侧动脉及大隐静脉通过。主治胃痛,腹胀,肠鸣,泄

  • 二便色白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张氏医通·婴儿门》。又名大小便白。小儿便如米泔,或溺停少顷,变成泔浊者,为脾胃湿热;若大便泔白色,或如鱼冻,或呈红黄黑色者,为湿热积滞所致。治宜理脾消滞,去湿热,节饮食。用胃苓汤加减。日久

  • 医断

    医论著作。1卷。日人鹤冲元逸编于1747年。编者汇集其师吉益东洞之说辑成此书。内容包括死生、元气、脉侯等37篇论述。现存日本1809年刻本及《皇汉医学丛书》本。

  • 倪枝维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佩玉,号凤宾。浦江(今属浙江)人。长于产科,于1728年撰有《产宝》一书,重点论述产后病证,为清以后流行较广的妇产科专书之一。

  • 涤痰

    祛痰法之一。即荡涤顽痰。如痰饮停聚胁下,咳嗽咯痰时引起胁下疼痛,舌苔滑,脉沉弦,用十枣汤。实热老痰,发为癫狂,痰稠便秘,舌苔黄厚而腻,脉滑数有力,用礞石滚痰丸。或痰稠而多,咳嗽气逆,用皂角煅存性,研细

  • 冲要节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九。小指节近掌处肿痛焮赤名曰冲要节。证治同掌心毒条。

  • 糖哮

    证名。指因偏嗜甘味所致的哮喘。属虚哮范畴。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治虚哮用麦冬三两,桔梗三钱,甘草二钱。……糖哮加佩兰三钱,再用海螵蛸火煅研末,大人五钱,小儿二钱,黑沙糖拌匀调服。”参见虚哮条。

  • 胎前大便不通

    病证名。王之翰《妇科胎产百病》:“胎前大便不通乃大肠火炎,胎气闭,不可用芒硝击胎,只用大黄、枳壳自通。”即妊娠大便不通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