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暑厥

暑厥

病证名。常见于重症中暑。①指夏月猝然倒仆,昏不知人。《医学传灯》卷上:“夏月猝然僵仆,昏不知人,谓之暑厥。当分阴阳二证。阳证,脉来洪数无力,身热汗出,谓之阳厥,此因暑食伤脾,食多而热亦多,宜用连芍调中汤,或辰砂六一散,先治其热,俟其人事清白,再看食之多寡调治。……至于脉来沉细无力,肌肤不热,曾食生冷瓜果,谓之寒厥,宜用厚朴温中汤治之。”②指中暑昏迷手足厥冷者。见《时病论·中暑》。证见忽然闷倒,昏不知人,手足逆冷,躯热汗微,气喘不语,牙关微紧,亦或口开,状若中风,脉洪濡或滑数者,治宜苏合香丸来复丹研灌,或以蒜水灌之,俟稍醒后用却暑调元之剂。参见暑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虜寄疮

    见谈金章《诚书痘疮》。即痘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湿热下注

    指湿热流注于下焦。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、身重疲乏、舌苔黄腻、胃纳不佳等。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、湿热泄泻、淋浊、癃闭、阴痒、白带、下肢关节肿痛、湿脚气感染等症。

  • 闷瘄(cū 醋)

    指麻疹闭表,疹难透出的证候。清·张雫谿《麻疹阐注》:“闷瘄之症,有热五六日而不出者;有一出而即隐者;有头面微出而身上俱无者;有身上微影而头面胸背俱无者;有形迹在内而外不见形者;有皮肤隐隐紫赤者;有红紫

  • 野茄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苍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①病因六淫之一。为冬令主气。属阴邪,易伤阳气。寒气侵人,阻滞气血活动,成为痛证原因之一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痛者,寒气多也,有寒故痛也。”②八纲辨证之一。乃是病证的一种基本属性或类型,包括外寒、内寒等证

  • 俞理初

    【介绍】:见俞正燮条。

  • 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。不论因病生痰,或因痰致病,均与肺、脾二脏有关,有“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”的说法。①指呼吸道分泌的病理产物。如热痰、寒痰、燥痰等。②指病因病证。如风痰、痰火、痰湿、痰

  • 铜盘一枝香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狗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

    书名。金·刘完素撰于1186年。3卷。系作者于晚年总结其临床心得之作。其书上卷9篇,总论医理,广泛阐述有关养生、诊法、病机、本草理论等问题,共9篇。中、下卷23篇分述内科杂病、妇产、小儿等科多种常见病

  • 孙永贤

    【介绍】:见李仲南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