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桧叶

桧叶

《中药大辞典》:桧叶

药材名称桧叶

拼音Guì Yè

出处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来源为柏科植物圆柏

原形态圆柏(《尔雅翼》),又名:栝(《禹贡》),桧(《诗经》),刺柏(《本草汇言》),红心柏、真珠柏。

常绿大乔木,高可达15~20米,胸径40~60厘米;树皮幼时赤褐色,成片状剥落,老时灰褐色,浅纵裂,成狭条脱落;枝条圆形,红褐色(幼时绿色)。叶有两种,在幼树或嫩枝上的为针形,对生或3叶轮生,长7~9毫米,基部下延,先端尖锐,上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,下面绿色,有明显棱脊;在老树上的叶交互迭生,菱状卵形,呈鳞状叶,先端钝,紧贴,或两种叶同存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或异株,雄花序椭圆形,淡黄色,长2~3毫米,雌花序圆形,长1.5毫米,雌雄花序均着生于有鳞状叶的枝端。球果浆果状,近圆形,长6~8毫米,淡褐色,被白粉,有种子2~5。种子有3棱,卵形,长约3毫米。花期4月。果期次年9~10月。

生境分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
化学成分叶含穗花杉双黄酮、扁柏双黄酮、芹菜素、扁柏双黄酮甲醚。根、枝含挥发油、树脂。果实含亦霉素样物质。种子含脂肪油和甾醇。

药理作用取桧树干碾碎之粉加水蒸馏工小时,得强烈香味之蒸馏液。在试管中3%浓度可抑制许兰氏黄癣菌,铁锈色毛癣菌;5%可抑制红色表皮癣菌、黄癣菌蒙古变种;10%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作用,但对白色念珠菌及申克氏孢子丝菌全无抑制作用。

性味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辛,温,有毒。"

功能主治祛风散寒,活血解毒。治风寒感冒,风湿关节痛,荨麻疹,肿毒初起。
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杀虫除秽,散结解毒。治荨麻疹,硬结肿毒初起。"

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"祛风散寒,活血消肿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鲜者5~7钱。外用:捣敷,煎水熏洗或烧烟熏。

复方①治风寒感冒:鲜桧小枝或叶五至七钱,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
②治关节风湿痛:鲜桧小枝或叶,煎汤熏洗痛处。(福建中草药》)

③治荨麻疹:桧叶,卷在粗纸中,用火烧之,取其烟气遍熏身体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④治初起硬结肿毒:鲜桧叶适量,加红糖捣烂,敷贴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桧叶

药材名称桧叶

拼音Guì Yè

出处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柏科植物圆柏的叶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bina chinensis (L.) Ant.[Juiperus chinensis.L.]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乔木,高可达20m,胸围达3.5m。树皮深灰色,纵裂,成长条片;幼树枝条斜上伸展,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,老树下部大枝近平展,树冠广圆形。叶二型:鳞叶及刺叶;生鳞叶的小枝近四棱形,径1-1.2mm,鳞叶先端钝尖,背面近中部有椭圆形微凹的腺体;刺叶3叶交叉轮生,长6-12mm,上面微凹,有2条白粉带。雌雄异珠,稀同株;雄球花黄色,椭圆形,长2.5-3.5mm。球果翌年成熟,近圆形,径6-8mm,熟时暗褐色,被白粉。种子2-4,卵圆形,扁,先端钝,有棱脊及少数树脂槽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000m的中性土、钙质土及微酸性土壤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西南及长江流域至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 生鳞叶的小枝近圆柱形或近四棱形。叶二型,即刺状叶及鳞叶,生于不同枝上,鳞叶3叶轮生,直伸而紧密,近披针形,先端渐尖,长2.5-5mm;刺叶3叶交互轮生,斜展,疏松,披针形,长6-12mm。气微香,味微涩。

化学成分叶含穗花杉双典酮(amentoflavone),扁柏双黄酮( hinokifavone),芹菜素( apigenin),扁柏双黄酮甲醚(monomethyl ether of hinokiflavone)。种子含脂肪油及甾醇。

药理作用取桧树干碾碎之粉加水蒸馏 l小时,得强烈香味之蒸馏液。在试管中3%浓度可抑制许兰氏黄癣菌、铁锈色毛癣菌;5%可抑制红色表皮癣菌、黄癣菌蒙古变种;10%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作用,但对白色念珠菌及申克氏孢子丝菌全无抑制作用。

性味辛;苦;性温;小毒

功能主治祛风散寒;活血解毒。主风寒感冒;风湿关节痛;荨麻疹;阴疽肿毒初起;尿路感染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鲜品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,煎水熏洗或烧烟熏。

复方①治风寒感冒:鲜桧小枝或叶五至七钱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②治关节风湿痛:鲜桧小枝或叶,煎汤熏洗痛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③治荨麻疹:桧叶,卷在粗纸中,用火烧之,取其烟气遍熏身体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④治初起硬结肿毒:鲜桧叶适量,加红糖捣烂,敷贴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各家论述1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杀虫除秽,散结解毒。治荨麻疹,硬结肿毒初起。

2.《福建中草药》:祛风散寒,活血消肿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藏鮡肉

    药材名称藏鮡肉拼音Cánɡ Zhào Ròu英文名Drymoglossum meat出处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鮡科动物藏鮡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yptosternon ma

  • 山蟹

    药材名称山蟹拼音Shān Xiè别名地蜘蛛、米屎菰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石蟹(浙江)。出处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来源为地星科植物量湿地星的子实体及孢子。夏、秋采收,剥去外包的硬皮备用。原形态量

  • 野猪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猪脂药材名称野猪脂拼音Yě Zhū Zhī别名野猪膏(孟诜)。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脂肪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野猪肉"条。功能主治①《食疗本草》:&q

  • 海桑

    药材名称海桑拼音Hǎi Sā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海桑科植物海桑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nneratia caseolaris(L.)Engl.[Rhi-zophora caseolaris L

  • 馒头蟹

    药材名称馒头蟹拼音Mán Tou Xiè别名雷公蟹来源药材基源:为馒头蟹科动物逍遥馒头蟹等的壳和蟹黄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appa philargius(Linnaeus)采收和储藏:秋季于沙滩

  • 四时青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四时青药材名称四时青拼音Sì Shí Qīnɡ出处《分类草药性》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实的叶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云实"条。功能主治治小儿口疮,跌打损伤

  • 羊黄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羊黄药材名称羊黄拼音Yánɡ Huánɡ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的胆囊结石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羊肉"条。化学成分参见"牛黄&

  • 灯笼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灯笼果药材名称灯笼果拼音Dēnɡ Lonɡ Guǒ别名狗葡萄、醋栗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吉林中草药》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山麻子的果实。7~8月采取成熟果实,晒干。原形态山麻子,又名:

  • 红花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红花药材名称红花拼音Hónɡ Huā英文名FLOS CARTHAMI别名草红花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.的干燥花。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

  • 羊角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羊角藤药材名称羊角藤拼音Yánɡ Jiǎo Ténɡ别名乌苑藤、巴戟天[福建]来源茜草科巴戟天(羊角藤)属植物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L.,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