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随血脱
即血脱气脱。详该条。
即血脱气脱。详该条。
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大黄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参见小儿则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太医院低级官员。共8人,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,即产后恶血入心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何世仁条。
《普济本事方》卷六方。荷叶(取未展者,阴干)不拘量。为末,每服三钱,食前热童便调下,以下恶物为度(一方用大干荷叶五片,烧令烟尽,为末作一服,服法如上)。治打扑坠损,恶血攻心,闷乱疼痛。
舌苔灰而干燥,舌质深红,为热盛伤津之候,治宜清里泄热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指肝气亢盛的热象。多因七情过极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。症见头晕,面红,目赤,口苦,急躁易怒,舌边尖红,脉弦数;甚或昏厥、发狂、呕血等。治宜平肝泻火。
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多因脾肾阳虚以致白带日久不止,量多,质清稀,脐腹冷痛。治宜温阳止带。方用九霄丸(艾叶、牡蛎、龙骨、干姜、当归、吴茱萸、白芍、山药、白石脂)。
推拿手法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体痛候》。用指腹压在局部不动,比压法要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