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痘大成
见摘星楼治痘全书条。
见摘星楼治痘全书条。
书名。3卷。明·翟良撰。约刊于十七世纪。本书专论小儿痘疹的发病、证候及治疗。书中将痘科各症分类辨析,并参照古说,予以阐述。现存多种近代刊本,其中或改为4卷本,或改为《保赤全书》、《痘科汇编》等名称,但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》。为博落回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医醇賸义》卷二方。天门冬、紫河车、人参、茯神、黄芪、当归、丹参、柏子仁各二钱,白芍药一钱,远志(甘草水炒)五分,莲子(去心)二十粒。水煎服。治心劳,营血日亏,心烦神倦,口燥咽干。
【介绍】:南宋医生。生平不详。著《瘴论》2卷。
病名。指房劳伤肾所致的虚咳。《医学入门·咳嗽》:“房劳伤肾,咳而腰背痛、寒热者,二陈芎归汤。”《不居集·咳嗽》:“房劳咳嗽。咳而发作寒热、引腰背痛,或喘满,此因房劳,大菟丝子丸主之。”参见咳嗽、肾经咳
耳骨之一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镫,故名。
古代眼科术语。系指患眼视力严重减退,尚存光感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……眼内翳状如青白色,盖定瞳人,犹辨三光,可令金针拨之。”详犹见三光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沉香丸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五。即脱囊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。“附骨疽,又名白虎飞尸。”详附骨疽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