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六。即鼻息肉、鼻菌、鼻痔。详各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多由湿热下注,直接外伤,或接触过敏药物而致。症见龟头红肿疼痛。因湿热下注者治宜清热利湿,用龙胆泻肝汤。因药物过敏者宜用松萝茶外洗,并敷朱黄散。因直接损伤者,用浓甘草汤外洗,外
耳骨之一。即鎚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鎚,故名。
【介绍】:三国时吴国医生。曾为当时丞相顾雍诊病。
病名。出《三因方》卷十六。俗称莺翁,悬痈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纪天锡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。即齿龋。详该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蜈蚣萍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症因脉治》卷三方。枳实、厚朴、陈皮、甘草、大黄。水煎服。治食积腹胀,一条扛起,痛而欲利,利后稍减者。
①指“肾间动气”,见《难经·八难》。肾间动气为两肾之间所藏的元阳之气,三焦相火由元阳之气所化生,故称肾间动气为三焦之原。②指三焦之原穴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三焦者,上合手少阳,……过于阳池,阳池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