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卫生杂兴》。为土茯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又名盗汗。详该条。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回回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胃阴虚。详该条。
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萆薢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梁翰芬《眼科讲义》。即睥肉粘轮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八:“蜡目者,是蝇蛆目眥成疮,故谓之蜡目。”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沉香丸,见该条。
①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。指热性病阳邪入于阴分,交结不解。症见出汗后仍发热,狂言,不能食,脉躁疾,多属重证。临床可根据患者有无阳明腑实证,而分别采用清法或下法。②运气学说术语。见《素问·五运行大
五行学说术语。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。如脾土为母,肺金为子,肺气虚弱,可发展为脾失健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