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千层塔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又名胞痹。详该条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中级官员,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,官阶从三品。
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火秧竻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溪谷条。
润燥法之一。是治疗内脏津液不足,或热病化燥伤阴的方法。例如肺肾阴亏,虚火上炎,咽燥咯血,手足心烦热,用百合固金汤;热病灼伤肺胃阴津,口中燥渴或大便秘结,用益胃汤、增液汤。
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四。小儿骨热,肌肉消瘦。为病后余热化火熏灼肌体,消灼骨髓所致。治详骨热、骨蒸热条。
病名。即手心毒。见该条。
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。
脉象之一。脉长超过本位,首尾端直,如循长竿。若脉长而和缓,是中气旺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长则气治。”若长而弦硬,按之有牵绳感,则属邪正俱盛的实证,可见于实热内结或热盛动风等。《濒湖脉学》:“长主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