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濡泻

濡泻

病名。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又称濡泄湿泻洞泄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:“寒湿之气,内客于脾,则不能裨助胃气,腐熟水谷,致清浊不分,水入肠间,虚莫能制,故洞泄如水,随气而下,谓之濡泻。”详濡泄、湿泻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手法

    即失欠颊车蹉开口不合方。详该条。

  • 高旦中

    【介绍】:见高斗魁条。

  • 棕毛

    见《普济方》。为棕榈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严道通

    【介绍】:见严景条。

  • 郭履道

    【介绍】:见郭坦条。

  • 翰林医官使

    五代时官名。五代时无医疗机构的设置,仅设此职以掌管医事。

  • 唐宏文

    【介绍】:见唐玉书条。

  • 肾热病

    指肾受邪热所致的病证。《素问·刺热篇》:“肾热病者,先腰痛痠,苦渴数饮,身热,热争则项痛而强,寒且痠,足下热,不欲言。”

  • 七伤

    病名。①指食伤、忧伤、饮伤、房室伤、饥伤、劳伤、经络营卫气伤(见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)。②指虚劳的七种病证。①指阴寒、阴萎、里急、精连连、精少阴下湿、精清、小便苦数临事不卒(见《诸病源候论

  • 寒凉派

   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。详见金元四大家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