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沙图穆苏条。
即瘛疭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详瘛疭条。
《兰室秘藏·小便淋闭门》方。羌活、白术、葛根、防风、藁本、独活、柴胡各五分,升麻五钱,黄柏、茯苓各二分,人参、泽泻各三分,猪苓四分,苍术一钱,神曲六分,甘草三钱。为粗末,分作二服,水煎,去渣,食前稍热
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八:“人初生洗目不净,令秽汁浸渍于眦,使睑赤烂至大不瘥,故云胎赤。”属胎风赤烂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舒州(今安徽舒城)人。喜爱研究植物,对一些药用植物的药性能提出一定的见解。
书名。清·郑重光撰。4卷。书成于1707年。卷一伤寒治效;卷二暑证,疟疾,痢疾治效;卷三诸中证,男病冶效;卷四女病,胎产治效。郑氏擅长于内科杂病及妇产科,诊治疾病颇有胆识。方治以温补见长,医案记录较生
即胞衣。详该条。
重,重叠,积累,亦作极。谓阴气积累过甚,必然向对立的阳气方面转化。《内经》对发病和病理变化规律的这一认识,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内涵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喜怒不节,寒暑过度,生乃不固。故重阴必阳,重阳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劳伤血气,热乘虚而入于其经,邪随血气至耳,热气聚,则生脓汁,故谓之聤耳。”①泛指耳窍中流脓者。②仅指耳中出脓带黄色者。此外,又把其脓带白色者名缠耳;脓带青色者名震耳;脓
出《海上集验方》。即胡桃仁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