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珠儿参

珠儿参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珠儿参

药材名称珠儿参

拼音Zhū ér Shēn

别名珠参(《纲目拾遗》),珠子参、疙瘩七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,雪三七(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),钮子七、扣子七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。

出处本草从新

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呈串珠状的根茎。秋季采挖,除去茎苗、须根及瘦细的根茎,晾6~7天,使外皮松泡,或用水浸,然后踩去外皮,入锅内煮透,或拌入适量蜂蜜(每斤加蜂蜜0.25斤),待煮至水将干时,取出晒干或炕干。四川等地所产的称钮子七都在春季或秋季采挖,剪除茎苗、须根及瘦细部分后,晒干即得。

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竹节三七"条。

生境分部主产云南。

性状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类圆锥形,长约1.5~4厘米,直径1~3厘米,表面黄棕色至半透明琥珀色,少数呈黑棕色,有细纵皱纹及凸起的支根残基,偶见竹节纹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黄白色,不平坦,颗粒性。有特殊气味,味苦。以个大,饱满、明亮、无竹节纹及粗皮者为佳。

四川所产的钮子七呈不规则圆块形或类圆锥形,较瘦小,两端有瘦细的根茎,表面棕黄色或黄白色,粗糙,有细皱纹及结节,并有瘤状凸起的须根痕。

药理作用钮子七水煎剂口服,对大鼠有抗炎作用。对蛋清性,右旋糖酐性或甲醛性"关节炎"及棉球肉芽肿在10克/公斤时有预防作用,对甲醛性"关节炎"还有治疗作用。大叶三七中的糖含量为13%,但它促进饥饿小鼠肝糖元积累的作用,并非由于含糖的缘故。其抗炎作用似与垂体-肾上腺系统的兴奋无关,而可能是由于其中含有某种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物质所引起。

炮制拣净杂质,打碎用或水润,切片,晒干。

性味苦甘,寒。

①《本草从新》:"苦,寒,微甘。"

②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"味略苦,带涩,微寒,无毒。"
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苦,平,微甘,无毒。"

归经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入肝、胃二经。"

功能主治养阴,清肺,散瘀,止血,定痛。治热病烦渴,阴虚咳嗽,痨伤吐血,鼻衄,咽痛,风湿性关节炎,小儿惊风,跌打损伤。

①《本草从新》:"补肺,降火。肺热者宜之。"

②《救生苦海》:"血症用之,可代三七。"

③《药性考》:"能托里,外症堪用。"

④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:"滋补强壮,止血生肌。"

⑤《四川中药志》:"散瘀,止血,定痛。治跌扑损伤,痨伤吐血,崩中下血。"

⑥《本草推陈》:"治阴虚血热及热病阴伤,烦渴,咳嗽,咽痛,齿痛。"

⑦《陕西中草药》:"镇惊熄风,除风湿,理气健胃,止痛。治小儿惊风,风湿性关节炎,胃痛,肿毒恶疮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2~3钱;研末入丸、散或泡酒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
复方治小儿惊风:钮子七三钱。研粉,每次一分,每日三次,温开水冲服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
各家论述本草从新》:"珠儿参,味厚体重,其性大约与西洋人参相同,不过清热之功;热去则火不刑金而肺脏受益,非真能补也。出闽中,须多去皮,再用滚水泡,以其苦劣之味在外皮,近中心则苦味减而稍甘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珠儿参

药材名称珠儿参

拼音Zhū ér Shēn

英文名rhizome of Largeleaf Japanese Ginseng

别名珠参、钮子七、扣子七、竹鞭三七、疙瘩七、珠子参、土三七、盘七、野三七、带节参三七

出处出自《本草从新

来源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珠儿参的根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nax japonicus C.A.Mey.var.major(Burk.)C.Y.Wu et K.M. Feng[P.pseudoginseng Wall.var. major (Burk.)Li; P.pseudoginseng Wall.var.elegantior(Burk.)Hoo et Tseng]
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根茎,除去外皮及须根,干燥,或蒸透后干燥。

原形态珠儿参,多年生草本,高约80cm。根茎串珠状,故名珠子参,节间通常细长如绳;有时部分结节密生呈笔鞭状,掌状复叶3-5枚轮生茎顶;叶柄长约9cm;小叶通常5,两侧的较小,小叶柄长5-7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近圆形或楔形,边缘有细密锯齿,边缘及两面散生刺毛。伞形花序单一,有时其下生1至多个小伞形花序;花小,淡绿色;花萼先端有5尖齿;花瓣5,卵状三角形,先端尖;雄蕊5,花丝短;子房下位,花柱通常2,分离。果为核果状浆果,圆球形,熟时鲜红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8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-3500m的山坡竹林下或杂木林中阴湿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、宁夏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
性状性状鉴别,根茎略呈扁球形、圆锥形或不规则菱角形,偶有呈连珠状的,直径0.5-2.8cm。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,有明显的疣状突起及皱纹,偶有圆形凹隐陷的茎痕,有的一侧或两侧残存细有节间。质坚硬,断面不平坦,淡黄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苦、微甘,嚼之刺喉。蒸者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,略呈角质样,味微苦、微甘,嚼之不刺喉。

显微鉴别,根茎节膨大部横切面:木栓层细胞5-10列。皮层稍窄,有分泌道,呈圆形或长圆形,直径32-500μm,分泌细胞5-18。维管束外韧型,环状排列,形成层断续可见,射线宽。韧皮部分泌道较小;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或“V”字形排列,导管类多角形,直径约至76μm。中央有髓。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,直径20-96μm,并含淀粉粒。

化学成分根中含多种皂甙,属齐墩果烷型的有:竹节人参皂甙(chikusetsu saponin)Na,V(即是人参皂甙-Ro),齐墩果酸-28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oleanolic acid-28-O-β-D-glucopyranoside),齐墩果酸-3-O-β-D-(6-O-甲基)-吡喃葡萄糖醛参甙[oleanolic acid-3-O-β-D-(6-O-methyl)-glucuronoside],竹节人参皂甙Iva甲酯(chikusetsu saponin Iva methyl ester),3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

药理作用钮子七水煎剂口服,对大鼠有抗炎作用。对蛋清性、右旋糖酐性或甲醛性关节炎及棉球肉芽肿在10g/kg时有预防作用,对甲醛性关节炎还有治疗作用。大叶三七中的糖含量为13%,但它促进饥饿小鼠肝糖元积累的作用,并非由于含糖的缘故。其抗炎作用似与垂体-肾上腺系统的兴奋无关,而可能是由于其中含有某种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物质所引起。

鉴别理化鉴别(1)取本品粗粉1g,加水10ml,浸泡过夜,热浸10min,立即 滤过。取带塞试管两支,各加滤液1ml,分别加5%氢氧化钠溶液和5%盐酸溶液各2ml,用力振摇1min,加酸管发生的泡沫比加碱管高出约1倍。

(2)薄层色谱,取本品粉末1g,加水5-10滴,搅匀,再加水饱和正丁醇溶液10ml,密塞,振摇约10min,放置过夜,滤过。滤液蒸干,残渣加硫酸与30%乙醇的混合溶液(1-20)10ml,加热回流2h,用氯信20ml提取,分取氯信层,用水10ml洗涤(必要时离心,使分层),弃去洗液,蒸干,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齐墩果酸与人参二醇对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毫繁荣昌盛含齐墩果酸1.5mg才人参二醇0.5mg的混合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苯-醋酸乙醋(1:1)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硫酸溶液(1-10)在105℃烘约10min,紫外外光灯(356nm)下检视。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庆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。

炮制拣净杂质,打碎用或水润,切片,晒干。

性味味苦;甘;性寒

功能主治清热养阴;散瘀止血;消肿止痛。主热病烦渴;阴虚肺热咳嗽;咳血;吐血;衄血;便血;尿血;崩漏;外伤出血;跌打伤肿;风湿痹痛;胃痛;月经不调;风火牙痛;咽喉肿痛;疮痈肿毒

用法用量内服:煎,3-15g;或入丸、散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干掺或调涂;或泡酒擦;或鲜品捣敷。

复方治小儿惊风:钮子七三钱。研粉,每次一分,每日三次,温开水冲服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
各家论述1.《本草从新》:珠儿参,味厚体重,其性大约与西洋人参相同,不过清热之功;热去则火不刑金而肺脏受益,非真能补也。出闽中,须多去皮,再用滚水泡,以其苦劣之味在外皮,近中心则苦味减而稍甘。补肺,降火。肺热者宜之。

2.《救生苦海》:血症用之,可代三七

3.《药性考》:能托里,外症堪用。

4.《四川中药志》:散瘀,止血,定痛。治跌扑损伤,痨伤吐血,崩中下血。

5.《本草推陈》:治阴虚血热及热病阴伤,烦渴,咳嗽,咽痛,齿痛。

6.《陕西中草药》:镇惊熄风,除风湿,理气健胃,止痛。治小儿惊风,风湿性关节炎,胃病,肿毒恶疮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照花

    药材名称四照花拼音Sì Zhào Huā来源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四照花的叶、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endrobenthamia japonica(DC.)Fang var.chinensis(

  • 鸡骨常山

    药材名称鸡骨常山拼音Jī Gǔ Chánɡ Shān别名云南鸡骨常山、三台高、野辣子、永固生、红辣树、白虎木、细骨常山、红花岩托、红花矮陀陀、小苦桃、五台风、四角风来源夹竹桃科鸭脚树属植物鸡

  • 大豆黄卷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豆黄卷药材名称大豆黄卷拼音Dà Dòu Huánɡ Juǎn别名大豆卷来源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Glycine max (L.) Merr.的种子发芽后

  • 鸡冠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鸡冠草药材名称鸡冠草拼音Jī Guān Cǎo别名二裂翻白草、二裂委陵菜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,痔疮草(《陕西草药》),黄瓜绿草(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。出处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蔷

  • 大山豆

    药材名称大山豆别名野黄豆、顺气药来源豆科大山豆Clitoria mariana L.,以根、叶、花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甘,温。功能主治补肾,止血,舒筋。主治感冒,肾虚头晕,白带,产后腹痛,水肿,肠

  • 南蛇簕

    药材名称南蛇簕拼音Nán Shé Lè别名老鸦枕头、猫爪簕、苦石莲、广石莲、青蛇子来源豆科云实属植物喙荚云实Caesalpinia minax Hance,以根、茎、叶和

  • 茅栗叶

    药材名称茅栗叶拼音Máo Lì Yè来源药材基源: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stanea seguinii Dode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摘,鲜用或晒干。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幼

  • 原蚕子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原蚕子药材名称原蚕子拼音Yuán Cán Zǐ别名蚕种(《卫生家宝方》)。出处《分类本草》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卵子。原形态动物形态详"蚕蛾"

  • 白花九里明

    药材名称白花九里明拼音Bái Huā Jiǔ Lǐ Mínɡ别名白花、青羊藤、六月零、千里光、九里明、管芽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假东风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lumea riparia (B

  • 红花岩黄芪

    药材名称红花岩黄芪拼音Hónɡ Huā Yán Huánɡ Qí英文名root of Multijugate Sweetvetch.别名红黄芪、黄芪。出处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-豆科》。来源药材基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