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青蛇毒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四:“夫疟者,由复伤于暑,客在皮肤,至秋因劳动血气,腠理虚而风邪乘之,动前暑热,正气相击,阴阳交争,阳盛则热,阴盛则寒,阴阳更盛,故发寒热。阴阳相离,则寒热俱歇。若邪动气至,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铜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温热经纬》卷五。即甘露消毒丹,见该条。
见《疡医大全》卷三十二。即水渍手脚丫烂疮。详该条。
《是亦良方》方。制厚朴一两二钱,陈皮一两,木香五钱,大黄八钱。为细末,荷叶水为丸,每服三钱。治痢疾初起,腹中实痛,手不能按。
名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泛指阴道前庭。
病名。即喉痹。《本草纲目》马鞭草附方:“马喉痹风,躁肿连颊,吐血数者。马鞭草一握,勿见风,截去两头,捣汁饮之良。”
见营卫不和条。
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盐麸子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