痘疹指南
见痘疹正宗条。
见痘疹正宗条。
病证名,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小儿脾胃嫩弱,内为乳食所伤,秋风飒动,凉燥之邪伤及元气,以致食积热毒,蕴积而成。症见里急后重,腹痛便脓。宜用香连丸、黄连香薷饮加减。痢久,白多,便溏者,宜益黄散。
病名。为生于颏下三角,红肿明显,形似燕窝的瘰疬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颔红肿痛名燕窝疬。”参见瘰疬条。
养生类著作。明·周履靖辑。本书篇幅短小,仅辑唐·孙思邈《卫生歌》与宋·真德秀《续卫生歌》二篇。认为服灵丹、仙果而长寿者世所罕见,主张养生应以运气按摩、节制饮食等预防措施为主,故博采诸家养生之要而编成七
流痰病的一种。见《医门补要》卷中。多发于儿童。起病胸前逐渐高凸,按之发硬,皮色不变,状如鸡胸,伴有咳嗽、气喘、潮热、盗汗、消瘦等症;久则溃流稀脓,易成瘘管,日久难愈。相当于胸骨结核。治宜服补肺养阴汤加
水清之时。《素问·阴阳类论》:“阴阳交,期在溓水。”张景岳注:“溓,音敛,清也。”水清之时,相当于中秋。
病证名。指月经来时,色如黑灰或如黑豆汁样。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:“此属虚弱血衰之症。如见面色青,嗜睡,或卧不安,五心烦热,口舌干,头目眩晕,小腹作痛者,宜服调经丸。若沉黑色败,由于虚寒者,宜补中益气汤、
医疗器械名称。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十三:“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,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颡叫子。尝有病瘖者,为人所苦,烦冤无以自言,听讼者试取叫子,令颡之作声如傀儡子,粗能辨其一二,其冤获申,此
官名。元世祖忽必烈设置。专管皇帝及其家族的饮食。并负责从本草中挑选有补益作用的药品与饮食配合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华山矾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九方。炒神曲、炒麦芽、黄连各半两,肉豆蔻(面裹煨)三两,芦荟二钱半,使君子仁十个。为细末,猪胆汁为丸,黍米大或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至三十丸,空心食前米汤送下。治小儿脾疳瘦弱,或泄利无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