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郑虔条。
古病名。因大怒而致的厥证。出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阳气者,大怒则形气绝,而血菀于上,使人薄厥。”指因暴怒等精神刺激,致阳气亢盛,血随气逆郁积头部,而出现卒然厥逆、头痛、眩仆的昏厥重症。参见中风、厥证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排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赵术堂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茯苓,详茯苓条。
【介绍】:见郑宏绩条。
出金·陈文中《小儿病源方论》。脏腑惊证之一,详脏腑惊证条。
证名。指黑睛部位病痛。详目痛条。
病证名。《古今医统》:“此因热郁不退,使生白膜,如玉凝睛,或痛或肿,久则满睛失明。”即玉翳遮睛,详该条。
书名。4卷。清·蔡宗玉辑,林昌彝补方。刊于1873年。蔡氏以分经辨证论述伤寒在临床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。每一证候采用归纳《伤寒论》原文等形式,介绍发生诸证的病因、病理和治法;并根据兼症、脉象的不同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