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生平不详,与赵素合撰《订补风科集验方》二十八卷。
【介绍】:见程约条。
见《中药通报》5(1):27,1959。为连钱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因虚而致心胸烦热者。多由伤寒汗、吐、下后,邪热乘虚客胸中,或病后余热留恋,或津涸、血虚、肾亏、痰饮、虚劳等所致。常伴郁闷不寐、口干咽燥等症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发汗吐下后,虚烦不得
证名。见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。指大便多粘沫。参见泄泻、痢疾条。
病名。指性腺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子宫出血病。属崩漏范畴。临床可根据月经周期变化,按卵泡期、排卵期、黄体期的不同阶段,结合临床症状辨证治疗。如黄体功能不足者,多伴有脾肾阳虚症状,重
经穴名。在头部者,称头临泣;在足部者,称足临泣。同属足少阳胆经。见各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幼科类萃》:“盗汗者,谓睡而汗出也。”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肌肉虚而睡中汗出也,用止汗散。”《幼科发挥》:“盗汗者,梦中自出,醒则干也,其病在肾,宜当归六黄汤加止汗散主之。”《婴童百问》:“小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贯众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红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