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盆腔炎

盆腔炎

病名。系指子宫、输卵管、卵巢、子宫旁组织及盆腔腹膜等部位炎症的总称。以输卵管炎较为多见。根据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有急、慢性之分。主要症状有发热,恶寒,少腹疼痛,带下多,月经不调等。这些证候分别归属于带下、痛经、月经不调、不孕症、癥瘕产后发热热入血室等范围。急性期以发热、恶寒为主,兼有小腹疼痛,带下,苔黄脉数等症,宜清热利湿,化瘀解毒,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;若属热入血室,寒热往来心烦喜呕等症,宜和解少阳,用小柴胡汤加减。慢性炎症以带下为主症者,如湿从寒化,可用完带汤加减。湿从热化,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以痛经或癥瘕为主症者,当以活血止痛,化瘀散结,用桂枝茯苓丸加减;亦可用千年健、追地风、川断、归尾、防风、乳香、没药红花血竭透骨草五加皮作腹部熥药法(上药为粗末,装纱布袋内蒸三十分钟,乘热敷下腹部,一日一次),或用红藤汤(红藤、败酱草桃仁赤芍蒲公英)作煎剂保留灌肠。其他结合临床症状辨证治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人参养肺汤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二册方。人参、阿胶(蛤粉炒)、贝母、炒杏仁、桔梗、茯苓、桑白皮、枳实、甘草各一钱,柴胡二钱,五味子半钱。加生姜三片,大枣一枚,水煎,食远服。治肺痿咳嗽有痰,午后发热声嘶者。

  • 短气

    证名。见《灵枢·颠狂》。指呼吸短促,如不能接续。《医宗必读·喘》:“短气者,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,似喘而无痰声。”有虚实之分。虚证常兼见形瘦神疲,声低息微,头眩乏力等症,多由体气素虚或病后真元耗损所致。

  • 淋渫(xiè 屑)法

    外治法。出《圣济总录》。适用于外伤疼痛肿胀之证。用桂附散(《圣济总录》:桂去粗皮、生附子去皮脐、白矾、细辛去苗叶、白芷、五加皮、桑叶)水煎沸,浸洗患处。

  • 结筋

    证名。指风冷侵袭筋脉而出现的结节。《诸病源候论·结筋候》:“体虚者,风冷之气中之,冷气停积,故结聚,谓之结筋也。”参见筋结条。

  • 滋血润肠丸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四方。当归、白芍药、生地黄、红花、桃仁、枳壳、大黄。为末和丸,韭汁冲服。治脾气亏败,血液俱耗,胃脘干枯,小便闭,大便如羊粪,隧道涩而成噎膈者。

  • 油蒿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牡蒿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使道

    ①指鼻孔和人中沟的部位。《灵枢·天年》:“使道隧以长,……百岁乃得终。”《黄帝内经太素》:“使道谓是鼻孔使气之道。”②气血流通的道路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主不明则十二官危,使道闭塞而不通,形乃大伤

  • 伏地菜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附地菜,详该条。

  • 清咽葛根汤

    《疫喉浅论》卷下方。葛根、荆芥、金银花、僵蚕、薄荷、牛蒡子、桔梗、蝉蜕、枳壳、甘草、山楂、赤芍药。水煎服。治疫喉肿痛微腐,身热汗少,痧隐神清,舌白,脉郁不起者。若无汗加豆豉;热甚加连翘、栀子。

  • 少阴经脚气

    脚气病之一种。见《三因极-病证方论》卷三。指风寒暑湿流注足少阴肾经而成的脚气病。症见腰脊痛,小趾之下连足心,循内踝入跟中,上臑内出腘中内廉及股内皆痛,气上冲胸咽,饥不能食,面黑,小便淋闭,咳唾不已,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