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瞳神缩小

瞳神缩小

病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又名瞳神紧小瞳人锁紧瞳神细小瞳神焦小、瞳缩。可由肝胆火炽、风湿热邪、肝肾阴亏致虚火上炎等上犯清窍引起。亦可由外伤,某些白睛黑睛疾病罹致。证见“瞳神渐渐缩小如簪脚,甚则如针”(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),展缩失灵,可兼见头目疼痛,泪热羞明,视力下降,抱轮红赤,神水混浊,黑睛内壁下部可有白色点状物附着,黄仁纹理模糊,甚者可见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等候。失治则黄仁与其后黄精粘附而成瞳神干缺。本病相当于今之虹膜睫状体炎。由肝胆火炽引起者,宜泻肝胆实火,用龙胆泻肝汤加减;由火热深入引起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者,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,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加减;由风湿热邪引起者,宜祛风、清热、除湿,用抑阳酒连散加减;病程绵长,而瞳神缩小者,多为肝肾阴亏,虚火上炎所致,宜滋肝肾,清虚火,用清肾抑阳丸加减;由外伤或某些严重的白睛、黑睛疾患波及所致者,根据所示证候,参照以上处理。本病在使用内服药的同时,应及时扩瞳,以免导致瞳神干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漏食泄

    古病名。见《医学原理》卷六。即录食泻。详该条。

  • 神效桂附丸

    《外科精要》卷下方。桂心、厚朴(姜制)、附子(炮,米醋浸淬三、五次,去脐,火干)、炙甘草、炒白术各一两,木香一钱,乳香(另研)二钱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至三十丸,空腹米汤送下。治阳气虚

  • 名医传

    书名。见《唐书·艺文志》。《宋史》作《历代名医录》。7卷。唐·甘伯宗撰。据《玉海》记载,此书收集“自伏羲至唐,凡一百二十人”。原书已佚,《历代名医蒙求》等书有所引录。

  • 歠(chuò 辍)

    同啜。饮、吃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歠热稀粥。”

  • 足五里

    经穴名。代号LR10。《针灸甲乙经》原名五里。《圣济总录》名足五里。属足厥阴肝经。位于大腿内侧,当耻骨联合上缘旁开2寸再直下3寸,长收肌外缘,股动脉搏动处。布有生殖股神经,股前皮神经及闭孔神经前支;并

  • 证治合参

    综合性医书。18卷。清·叶盛辑。刊于1729年。本书系选录《内经》及历代医书分门别类整理的资料汇辑。卷1~2阐述脏腑、病机、四诊、用药等;卷3~17为内、妇、儿、外科疾病证治,每病先列证候,次列治法、

  • 元参

    见《本草通玄》。即玄参,详该条。

  • 伤寒论后条辨

    书名。又名《伤寒论后条辨直解》。15卷。清·程应旄撰于1670年。程氏以方有执《伤寒论条辨》内容,根据个人对仲景原文的理解,“条其所条,辨其所辨”(见自序),并以仲景原文及《伤寒论条辨》、《尚论篇》的

  • 白花珍珠草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喉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刺激量

    指针灸治疗时给予患者的刺激强度。通常分为强、中、弱三种。针刺刺激量由针具的粗细,操作方法,刺激形式和持续时间决定;灸治刺激量则以艾炷大小,壮数多少,直接灸与悬灸,或艾卷熏灸时间来区分。一般机体反应与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