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名撮口。详该条。
经验方。见《中医外科学讲义》(上海中医学院)。制炉甘石、熟石膏、赤石脂各三两。为细末,麻油或凡士林调搽患处。功能收涩生肌。治皮肤病,滋水浸淫,日久不止;烫伤腐肉已化,新肌不生者。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又名敦疽、足指发。即除大指(趾)外发于四趾之脱疽。证治见脱疽条。
古代对专门治疗耳、目、关节等疾病的医生的称谓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扁鹊过雒阳,闻周人爱老人,即为耳目痹医。”
法医学著作。简称《洗冤录》又称《宋提刑洗冤集录》。宋·宋慈撰。刊于1247年。原书10余卷。明代以后只有4卷本流传,并有不少的注释本和增补本。作者在继承前代我国法医学著作的基础上,比较系统地反映和总结
出《金匮要略·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》。指经水断绝。详该条。
见《集验简易良方》卷一。即蟾酥丸第六方,见蟾酥丸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偏脑疽。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幼科铁镜》。指脐周绞痛的疝气。详小肠气痛条。
见汪朴斋《产科心法》下集。即热产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