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经行浮肿

经行浮肿

病证名。亦名经来浮肿经来遍身浮肿。指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头面四肢或遍身浮肿的病证。多由脾虚肾虚、或气滞血瘀所致。若因久居湿地或经期冒雨涉水、湿气内侵或饮食劳倦伤脾,经行时阴血注于冲任,气随血下,脾气益虚,转输失司,水湿停聚,泛于肌肤而成水肿,《叶氏女科证治》谓:“经来遍身浮肿,此乃脾土不能剋化水,变为肿。”症见四肢面目浮肿,按之没指,经水后期,量少色淡,伴有胸闷腹胀,纳少便溏,神疲肢冷,治宜温脾阳,利水湿,方用理中汤加桂枝茯苓;若素体肾虚或房室不节,肾气内伤,经行时,经血下注,阴盛于下,有碍肾阳敷布,不能化气行水,致水道不利、症见浮肿以下肢为重,伴有腰骶冷痛,经行后期,量少色淡,大便溏薄,治宜温肾利水,方用真武汤加巴戟天;若情志内伤,肝失条达,疏泄无权,气行不畅,血行受阻则滞而为肿,症见肢体肿胀,脘闷胁胀,善太息,治宜理气活血,方用八珍汤(《济阴纲目》:当归川芎、芍药、熟地延胡索川楝子、炒木香槟榔)加泽兰茯苓皮

猜你喜欢

  • 麻子

    ①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火麻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俗称麻疹的疹点为麻子。参见麻疹条。

  • 赵莹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德修。从友人处得《产乳备急》,将家藏旧本加以校正,增附杨子建《七说》及《产论》,集为《增校产乳备要》,刊刻流传。

  • 顺证

    病情按一般过程发展的表现,预后顺利。如麻疹,疹点红活均匀,整个发热期无并发证,患者神态清爽,胃口渐复等。

  • 退思居士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泰林条。

  • 心虫

    即蛔虫,详该条。

  • 滇橄榄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。为庵摩勒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虚中积

    病证名。指脾胃虚弱而挟有积滞。由脾胃素虚,加之乳食不节而形成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其候浑身微热,不思饮食,昏昧神缓,抱着一似睡未觉,肚热足冷者,多因吐泻大病及攻击之后而得此候。”治宜补益消积。用参苓

  • 陈复正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飞霞。广东罗浮人。曾从一名道士学气功,并成为道士,同时行医,对小儿科尤其擅长。他采集过去有关文献,结合个人临证经验,编成《幼幼集成》一书,其中包括不少民间验方和外治法,对痘疹的叙

  • 胎毒发丹

    病名。《幼科准绳》集三。即胎热丹毒。见该条。

  • 天庭

    ①又名阙庭。额部的中央。望诊作为诊察头面部疾患的参考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庭者,颜也。”又“庭者,首面也。”②推拿穴位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①位于额上,眉心穴的上方。与其它穴位配伍,能发汗。《保赤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