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羞明

羞明

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羞明畏日怕日羞明畏日、恶日、畏明。多因风热上攻或阴虚血亏所致。患眼畏视光明,遇光则涩痛难睁。证有虚实之分:若兼红赤肿痛,眵多泪热等,多属风火实证。如《银海精微》:“肝气不顺而挟热,所以羞明。”若眼无赤痛,干涩羞明,多属阴虚血亏,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廿二:“由亡血过多,及久痛伤血,或年老血少,必羞明酸痛,不能视物也。”本症常见于白睛黑睛及某些胞睑瞳神疾患。宜结合眼部及全身证候辨证论治

猜你喜欢

  • 消泺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J12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肘尖(尺骨鹰咀)与肩髎穴连线上,当清灵渊与臑会穴连线之中点处,前臂尽力旋前,在肱三头肌外侧头隆起的下缘。布有臂背侧皮神经,桡神经肌支和中侧副动

  • 朱君辅

    【介绍】:见朱佐条。

  • 频服

    服药方法之一。病在上部,药汤宜少量,分多次服。如咽喉痛,宜缓慢频频含咽。

  • 皂针

    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皂角刺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心下满

    证名。见《伤寒论·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指胃脘部痞闷胀满的症候。《伤寒全生集》:“凡心下满,以手按之则散而软者此虚气也。如不发热者,以木香和中汤主之;若发热者,以小柴胡加枳实姜炒黄连去黄芩治之;若按之汩汩

  • 麻勃

    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麻蕡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胸痹

    病名。出《灵枢·本藏》。①指胸膺部闷窒疼痛的一种病证。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四:“胸痹之病,令人心中坚痞忽痛,肌中苦痹,绞急如,不得俛仰,其胸前皮皆痛,不得手犯,胸满短气,咳嗽引痛,烦闷自汗出,或彻引背膂。

  • 李文来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昌期。安徽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精于医术,与汪昂同时并稍晚,曾把汪昂所著《医方集解》、《本草备要》二书分类排纂,撮要合编,并补充部分伤寒、杂证,末附汪昂所作《三焦

  • 五态

    指五种不同体质类型的人。根据人的不同形态,筋骨的强弱,气血的盛衰,区分为太阴之人、少阴之人、太阳之人、少阳之人、阴阳和平之人,并据以论治。《灵枢·通天》:“古之善针艾者,视人五态,乃治之。”

  • 桑条

    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桑枝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