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科病证。见广州中医学院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色似胭脂证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亦称痃气。①指腹部两侧筋脉扛起急痛的疾患。《太平圣惠方·治痃癖诸方》:“痃者,在腹内近脐左右,各有一条筋脉急痛,大者如臂,次者如指,因气而成,如弦之状,名曰痃气也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症瘕痃癖
即鼻柱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参见梅彪条。
推拿穴位。①又名浮筋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于腕部掌侧横纹,近桡动脉处。《保赤推拿法·掐赤筋法》:“掌肱交界之横纹上,靠大指边,第一赤筋,属火,以应心与小肠,掐之,治内热外寒、霍乱。”②即赤淡黄筋,
治疗胃虚的方法。如胃气虚寒则温胃建中;胃阴不足则滋养胃阴。
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。即骨槽风。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喉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5卷。清·唐千顷撰。刊于1762年。卷1种子,卷2胎前,卷3临盆,卷4产后,卷5保婴。书中论胎产、儿科常见疾病及护理事项,内容较简要。此书流传较广,另有增订或改编本,如《增广大生要旨》、《三科大
见《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》。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