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字典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臭菘

臭菘

药材名称臭菘

拼音Chòu Sōnɡ

别名黑瞎子白菜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根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ymplocarpus foetidus(L.)Salisb.[Dracontiumf oetidum L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切段晒干或鲜用。

原形态臭菘,宿根草本。根茎粗壮,直径达7cm。叶基生;叶柄长10-20cm;叶片长20-40cm,宽15-35cm,先端渐狭或钝圆。花序柄外围鳞叶长10-40cm,花序柄长3-20cm,粗l-1.2cm;佛焰苞基部席卷,中部肿胀,半扩张成卵状球形,先端渐尖,下弯成喙状暗青紫色,外面饰以青紫色线纹,长10-16cm,直径4-5.5cm;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,青紫色,直径2.5-3cm,有长0.5-1cm的梗;花有臭味,两性;花被片4,向上渐扩大,拱状;雄蕊4;子房沉陷于花序轴上,1室,胚珠几从室顶下垂。花期5-6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湿针叶林或混交林下,常于沼泽地区成大片生长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黑龙江、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。

化学成分全草含没食子酸丁酯(butyl ga11ate),草酸钙(Calcium oxalate)β-胡萝卜素(β-carotene),维生素(vitamin)A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α-香树脂醇(α-amyrin)和β-香树脂醇(β-amyrin)。

药理作用根煎剂具有镇静、解痉和祛痰作用。

性味味辛;苦;性凉

功能主治解表止咳;化痰平喘。主发热头痛;气管炎咳喘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口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牛口涎药材名称牛口涎拼音Niú Kǒu Xián别名牛涎(《千金方》)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唾涎。功能主治治噎膈,反胃呕吐。①《本草拾遗》:&q

  • 麦瓶草种子

    药材名称麦瓶草种子拼音Mài Pínɡ Cǎo Zhǒnɡ Zi来源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麦瓶草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lene。Cnoidea L.[pleconax conoidea(L.

  • 青灰叶下珠

    药材名称青灰叶下珠拼音Qīnɡ Huī Yè Xià Zhū英文名all-grass of Greyblue Leaf-flower出处始载于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青灰叶下珠的

  • 曼陀罗叶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曼陀罗叶药材名称曼陀罗叶拼音Màn Tuó Luó Yè出处《现代实用中药》来源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或毛曼陀罗等的叶。7~8月间采收,晒干或烘干。

  • 楤木根

    药材名称楤木根拼音Sǒnɡ Mù Gēn别名楤根(《本草拾遗》),刺老包根(《草木便方》),山通花根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箭当树根(《江西草药》)。出处《本草拾遗》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根或根

  • 霸王七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霸王七药材名称霸王七拼音Bà Wánɡ Qī别名万年炦、炦七。出处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野风仙花的块根。9~12月间采挖,除去须根,晒干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

  • 黑脂麻

    药材名称黑脂麻拼音Hēi Zhī Má别名胡麻、巨胜(《本经》),狗虱(《吴普本草》),鸿藏(《别录》),乌麻、乌麻子(《千金方》),油麻(《食疗本草》),交麻(《大业拾遗录》),黑芝麻(《

  • 矮人陀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矮人陀药材名称矮人陀拼音ǎi Rén Tuó别名狗头七来源菊科矮人陀Gynura pseudo-china (L.) DC. [G. bodinieri Lev

  • 油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油草药材名称油草拼音Yóu Cǎo别名油麻出处《湖南药物志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千金子的全草。夏、秋间采收,晒干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30~90厘米。根细长须状,簇生。秆丛生,直

  • 顶果膜蕨

    药材名称顶果膜蕨拼音Dǐnɡ Guǒ Mó Jué来源药材基源:为膜蕨科植物顶果膜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menophyllum khasyanum Hook.et Bak.[H.denti